拼音注音 : Cǎo Guǒ Yào
別名 : 野姜、獨(dú)葉臺(tái) 出處 : 《滇南本草》 來源 : 為姜科植物草果藥的果實(shí)。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陰濕處。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草果藥,又名:良姜花(《滇南本草圖譜》),野姜花。多年生草本。高至1米以上。根莖塊狀。莖直立,粗壯。葉2列,無柄。葉鞘管狀,長達(dá)15厘米;葉舌長2.5厘米,卵狀三角形,邊緣紅色;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 性味 : 《滇南本草》:"性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 溫胃,燥濕,理氣,消食。治胃寒疼痛,食積腹脹,寒疝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治九種胃氣疼痛,面寒疼,痞塊疼痛:草果藥(新瓦焙)二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ǎo Guǒ Yào 別名 : 豆蔻、小草果 英文名 : Fruit of Spiked Gingerlily 出處 :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草果藥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Hedychium spicatum Ham. Ex Smith采收和儲(chǔ)藏:林果實(shí)將熟時(shí)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山地密林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草果藥,多年生草本 歸經(jīng) : 肝;胃經(jīng) 性味 : 味辛 功能主治 : 溫中散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寬中理氣,消胸膈膨脹,開胃消宿食。2.《云南中草藥》:溫胃散寒,燥濕,治胃寒痛,消化不良,瘧疾。3.《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散寒止痛,寬中理氣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02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草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