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án Yǒnɡ
別名 : 繭蛹
來源 : 昆蟲綱鱗翅目蠶蛾科家蠶Bombyx mori L.;柞蠶Antheraea pernyi,以蛹入藥。
生境分布 : 養(yǎng)蠶地區(qū)。
化學(xué)成分 : 蛹含蛋白質(zhì)、脂類物質(zhì),其中主要成分為不飽和脂肪酸、甘油脂、少量卵磷脂、甾醇 功能主治 : 生津止渴,消食理氣 備注 : 蠶蛹油對(duì)高血壓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Cán Yǒnɡ 別名 : 小蜂兒(《日用本草》) 出處 : 《日華子本草》 來源 : 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蛹 性味 : ①《東醫(yī)寶鑒》:"性平,味甘,無毒。"②《醫(yī)林纂要》:"甘辛咸,溫 功能主治 : 治小兒疳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炒食、煎湯或研末 復(fù)方 : ①治小兒疳積:蠶蛹炒熟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高膽甾醇血癥:用家蠶蛹油的提純品制成丸劑(每丸含亞油酸亞麻酸150毫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án Yǒnɡ 別名 : 小蜂兒 英文名 : Silkworm Faeces 出處 : 出自《日華子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蠶蛾科動(dòng)物家蠶蛾的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guó)大部地區(qū),均有飼養(yǎng) 原形態(tài) : 家蠶蛾 性狀 : 性狀鑒別 蠶蛹長(zhǎng)22-25mm,寬11-14mm,略呈紡錘形。表面棕黃色至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皺紋。雄蛹略小于雌腎,色略深。氣微腥。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性味 : 味甘;咸;性平 注意 : 《隨息居飲食譜》:“患腳氣者忌之。獺犬咬者,終身勿犯,誤食必難免也。 功能主治 : 殺蟲療疳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炒食或煎湯,酌量;研末,3-6g。 復(fù)方 : ①治小兒疳積:蠶蛹炒熟,調(diào)蜜吃。(《泉州本草》)②治勞瘵骨瘦如柴:蠶蛹不拘多少,炒熟吃。(《泉州本草》)③治消渴熱,或心神煩亂:蠶蛹一兩。以無灰酒一中盞,水一大盞,同煮取一中盞,澄清,去蠶蛹服之。(《圣惠方》)④治蛔蟲:蠶蛹二合。爛研,生布絞取汁,空心頓飲之。或蠶蛹暴干,搗羅為末,和粥飲服之。(《圣濟(jì)總錄》蠶蛹汁方)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高膽甾醇血癥。用家蠶蛹油的提純品制成丸劑(每丸含亞油酸亞麻酸150mg,維生素E0.5mg)內(nèi)服 各家論述 : 1.《日華子本草》:治風(fēng)及勞瘦。又研敷蠶瘑惡瘡等。2.《綱目》:為末飲服,治小兒疳瘦,長(zhǎng)肌,退熱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05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藥大辭典》:蠶蛹
《中華本草》:蠶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