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án Jiǎn Cǎo
別名 : 蓼子草、小蓼子草、紅蓼子
來源 : 蓼科蓼屬植物蠶繭草Polygonum japonicum Meisn.的全草。秋季采集,曬干。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散寒活血,止痢。用于腰膝寒痛,麻疹,菌痢 用法用量 : 2~3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Cán Jiǎn Cǎo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寥科植物蠶繭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 野生于水溝或路旁草叢中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1米。莖棕褐色,單一或分枝,節(jié)部通常膨大、葉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1.5厘米,先端漸尖,兩面有伏毛及細小腺點 性味 : 《本草拾遺》:"味辛,平 功能主治 : 《本草拾遺》:"主蠶及諸蟲咬人 備注 : 本品在四川作蓼子草使用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án Jiǎn Cǎo 別名 : 紫蓼、水嚨蚣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蠶繭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溝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技圓柱形,上部或有分枝,表面棕褐色,無毛,斷面中空。葉皺縮,易破碎,亞革質(zhì),長橢圓狀披形或披外形,長6-12cm,寬1-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短伏毛;托葉鞘筒狀,褐色,膜質(zhì),先端截形 化學成分 : 蠶繭草葉含矢車菊素3,5-二葡萄糖甙(cyani-din-3,5-diglucoside),矢車菊素(cyanidin),飛燕草素(delphini-din),錦葵花素(malvidin)[1]。 藥理作用 : 1.抗生育作用 本品乙醇浸膏按一定比例混于飼料中喂飼小鼠,含藥量7.5% 性味 : 辛 功能主治 : 解毒;止痛;透疹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本草拾遺》:主蠶及諸蟲咬人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05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蠶繭草
《中華本草》:蠶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