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hán Pí
別名 : 蛤蚆皮(《醫(yī)方約說》),癩蟆皮(《中藥材手冊》)。
出處 : 《本經(jīng)逢原》
來源 : 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
化學(xué)成分 : 皮的特殊成分,一般與蟾酥相似,參見"蟾酥"條。另一種蟾蜍的皮含蟾蜍硫堇 性味 : 《本經(jīng)逢原》:"辛,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或研末,1~2錢 復(fù)方 : ①治指頭紅腫生毒:活蟾一只生剝皮,將皮外面向患處包好 臨床應(yīng)用 :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取活蟾蜍將皮完整剝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hán Pí 別名 : 蛤蚆皮、癩蟆皮 英文名 : Toad Skin 出處 : 出自《本經(jīng)逢經(jīng)》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2.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先采去蟾酥,然后除去骨臟,將體腔撐開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棲居在石下或草間 原形態(tài) : 1.中華大蟾蜍,體長一般在10cm以上,體粗壯,頭寬大于頭長,吻端圓,吻棱顯著;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于鼻間 性狀 : 性狀鑒別,本品呈扁平板狀 化學(xué)成分 : 皮的特殊成分,一般與蟾酥相似,參見蟾酥條。另一種蟾蜍B.vulgaris formosus的皮含蟾蜍硫堇(Bufothionine)、蟾毒色胺(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日本蟾蜍它靈(或日本蟾蜍甙元, Gamabufotalin)、惹斯蟾蜍甙元(Besibufogenin)、華蟾蜍它靈(Cinobufotalin)、蟾蜍靈(Bufalin)、蟾蜍它里定(Bufotalidin或 Hellobrigenin)、遠(yuǎn)華蟾蜍精(Teloeiuobufagin)、去乙酰華蟾蜍精(Desacetyleinobufagin)、去乙酰蟾蜍它靈(Desacetylbufotalin);日本蟾蜍它里靈醇(Gamabufotalininol)和一種天青色物質(zhì),蟾蜍色素(Bufochrome),即三羥丙基蝶日索(Trihydroxypropylpterisin)。 藥理作用 : 1.對免疫功能的作用,華蟾素,從中華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水深性制劑。華蟾素可顯著升高正常與免疫抑制及致敏小鼠血清IgG的含量,對體液細(xì)胞及非特異性細(xì)胞免疫功能均有促進(jìn)作用。腹腔注射0.1ml/只華蟾素注射液 鑒別 :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粗粉0.1g,加氯仿5ml,浸泡h,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哟佐倭渴谷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歸經(jīng) : 心 性味 : 味苦 注意 : 《飲片新參》:“表熱及虛脹者忌用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指頭紅腫生毒:活蟾一只生剝皮 臨床應(yīng)用 : 1.治療慢性氣管炎:取活蟾蜍將皮完整剝下,烤干研末《中華本草》:蟾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