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中草藥匯編》:雌黃
拼音注音 : Cí Huánɡ
來源 : 硫化物類礦物Auripigmentum。
生境分布 : 廣西。
性味 : 辛、苦
,溫
。有毒
。
功能主治 : 燥濕,殺蟲
,祛痰
,化瘀
,解蟲蛇毒。主治驚癇痰涎
,瘧疾泄瀉
,瘀血腹痛,瘰疬
,瘡癰
,疥癬
,痔瘡,蟲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0.8~1.5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雌黃
拼音注音 : Cí Huánɡ
別名 : 黃安(《石藥爾雅》)
出處 : 《本經》
來源 : 為硫化物類礦物雌黃的礦石。采挖后,除去雜石
、泥土。
生境分布 : 產湖南 、湖北
、貴州、云南
、四川
、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單斜晶系 。晶體常呈柱狀
,往往帶有彎曲的晶面,集合體則呈桿狀
、塊狀
、雞冠狀。檸檬黃色
,有時微帶淺褐色
。條痕與礦物本色相同,惟色彩更為鮮明
。光澤視方向不同而變化
,由金剛光澤至脂肪光澤,新鮮斷面呈強烈的珍珠光澤
。半透明
。解理完全。硬度1.5~2
。比重3.4~3.5
。具柔性,薄片能彎曲
,但無彈性
。通常產于低溫熱液礦床中,溫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
。常與雄黃
、輝銻礦等共生。
性狀 : 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呈檸檬黃色
,雜有灰綠色。表面常覆有一層黃色粉末
,微有光澤
,不平坦。體較重
,質脆易碎
,斷面不平坦。結晶塊呈柱狀
,半透明
,有樹脂樣光澤;含夾雜物則呈灰綠色
,不透明
,無光澤
,微有特異臭氣
。有毒,勿用口嘗
。以塊大
、透明、質脆
、黃色鮮明
、有樹脂樣光澤者為佳。不溶于水及鹽酸
,可溶于硝酸
,溶液呈黃色;溶于氫氧化鈉溶液呈棕色
。燃之易熔融
,成紅黑色液體,生黃白色煙
,有強烈的蒜臭氣
,冷卻后熔融物凝結成紅黑色固體。
化學成分 : 含三硫化二砷 ,其中砷61%
,硫39%,通常帶有雜質如Sb2S3
、FeS2
、SiO2、泥質等。北京市售品主含三硫化二砷
,其中砷60.64%
,硫30.88%,并含鐵
、硅等雜質
。
藥理作用 : 雌黃1:2的濃度,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 : 研成粉末。
歸經 : 《得配本草》:"入肝經陰分。"
性味 : 辛,平,有毒。①《本經》:"味辛,平。"②《綱目》:"辛,平,有毒。"
注意 : 陰虧血虛及孕婦忌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兜门浔静荨罚?陰虛血燥者禁用
。"
功能主治 : 燥濕,殺蟲,解毒。治疥癬,惡瘡,蛇蟲螫傷,癲癇,寒痰咳喘,蟲積腹痛。①《本經》:"主惡瘡頭禿痂疥,殺毒蟲虱 、身癢
、邪氣諸毒。"②《別錄》:"蝕鼻中息肉
,下部匿瘡
,身面白駁,散皮膚死肌及恍惚邪氣
,殺蜂蛇毒
。"③《醫(yī)學入門》:"治烏癩
,肺勞久嗽,婦人血氣久冷
,心痛不止
。"④《綱目》:"治冷痰勞嗽,血氣蟲積
,心腹痛
,癲癇,解毒
。"
用法用量 : 外用:研末調敷。內服:入丸、散。
復方 : ①治牛皮頑癬:雌黃末,入輕粉,和豬膏敷之。(《仁齋直指方》)②治烏癩瘡:雌黃,不限多少。細研如粉,以醋并雞子黃和令勻。涂于瘡上,干即更涂。(《圣惠方》殺蟲方)③治頭上生瘡及一切惡瘡:雌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半(去須),苦參一兩,礜石、閭茹一兩,莽草半兩,朱砂二分(細研)。上藥,先細銼四味(草藥),以臘月豬脂一斤,慢火同煎,三上三下,去滓,下研了藥,不住手攪令成膏,入瓷盒中盛。每用少許
,涂于瘡上
。(《圣惠方》雌黃膏)④治癲癇瘈疭,眼暗嚼舌:雌黃、黃丹(炒)各一兩
。為末
,入麝香少許,以牛乳汁半升熬成膏
,和杵千下
,丸如麻子大。每溫水服三
、五丸
。(《仁齋直指方》)⑤治風癇,欲發(fā)即精神不定
,眼目不明
,瘈疭惡聲,嚼舌吐沫:雌黃一兩(葉子者)
,鐵粉二兩
,黃丹二兩(與雌黃同略炒過)。上藥都細研為末
,以粳米飯和丸
,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牛乳下五丸
;如無牛乳,溫水下亦得
。(《圣惠方》雌黃丸)⑥治咳嗽喘急:雌黃一分
,雄黃二分,杏仁七枚(湯浸
,去皮
、尖、雙仁
,麩炒微黃)
。上藥細研為末,以蟾酥和丸
,如粟米大
。不計時候,以燈心煎湯下三丸
。(《圣惠方》)⑦治停痰在胃
,喘息不通,呼吸欲絕:雌黃一兩
,雄黃一錢
。為末
,化蠟丸彈子大。每服一丸
,半夜時投熱糯米粥中食之
。(《濟生方》)⑧治胃反嘔吐不止,飲食不下:雌黃-分(研)
,甘草半分(生)
。上二味為末,爛飯和丸
,如梧桐于大
。用五葉草,糯米同煎湯下四丸
。(《圣濟總錄》雌黃丸)⑨治久心痛
,時發(fā)不定,多吐清水
,不下飲食:雌黃二兩
。細研,以醋二升
,下雌黃末
,慢火煎成膏,入于蒸餅末
,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生姜醋湯下七丸
。(《圣惠方》)⑩治小便滑數:雌黃(研如粉)一兩
,干姜半兩(銼,入鹽四錢匕
,同炒黃色)
。上二味搗研為末,用干蒸餅為末
,入水內拌和搗熟,丸如綠豆大
。每服十丸
,加至二十丸,空心鹽湯下
。(《圣濟總錄》雌黃丸)
各家論述 : 《綱目》:"雌黃、雄黃同產,治病則二黃之功亦仿佛
,大要皆取其溫中
、搜肝
、殺蟲、解毒
、祛邪焉爾
。"
備注 : 本品與雄黃的性狀比較相似,但雄黃呈紅色或橘紅色,雌黃則為黃色
,可以區(qū)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雌黃
拼音注音 : Cí Huánɡ
別名 : 黃金石、武都仇池黃
、昆侖黃、石黃
、天陽石
、黃石、雞冠石
、砒黃
英文名 : Orpiment,Auripigment
出處 : 出自《神農本草經》;1.《雷公炮炙論》:雌黃,軟如爛金者佳
,其夾石及黑如鐵色者不堪用。2.《別錄》:雌黃
,生武都山谷
,與雄黃同山,生其陰
,采無時
。3.陶弘景:今雌黃出武都仇池者,謂為武都仇池黃
,色小赤
。扶南林邑者,謂昆侖黃
,色如金
,而似云母甲錯,畫家所重
。依此言
,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陰陽
,于合藥便當以武都為勝
。4.《藥性論》:雌黃,不入湯服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硫化物類礦物雌黃的礦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piment采收和儲藏:采挖后
,除去雜石、泥土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產于低溫熱液礦床中 ,溫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形成條件完全與雄黃相似
,并且與雄黃輝錦礦等密切共生
。資源分布:主產于甘肅、湖北
、湖南
、四川、貴州
、云南等地
。
原形態(tài) : 單斜晶系。晶體常呈柱狀,往往帶有彎曲的晶面
,集合體則呈桿狀、塊狀
、雞冠狀
。檸檬黃色,有時微帶淺褐色
。條痕與礦物本色相同
,惟色彩更為鮮明。光澤視方向不同而變化
,由金剛光澤至脂肪光澤
,新鮮斷面呈強烈的珍珠光澤。半透明
。解理完全
。硬度1.5-2。比重3.4-3.5
。具柔性
,薄片能彎曲,但無彈性
。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為粒狀 、鱗片狀或土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塊狀
。黃色,有時因混有雄黃呈橙黃色
;表面常覆有一層黃色粉末
;條痕檸檬黃色
;微有光澤;半透明
;用指甲可刻面成痕
。體較重,質脆易碎
,斷面呈樹脂樣光澤
。手摸之較光滑,染指
。含雜質物則呈灰綠色
,不透明,無光澤
。具蒜樣臭氣
。以塊大、色黃
、半透明
、有樹脂光澤、質脆者為佳
。顯微鑒別 反射偏光鏡下:反射色灰白色
、淺灰色;雙反射顯著
。A-淺色
,白色,b-暗灰?guī)倒迳{
,c-灰白色
;非均質性強。反射率31%-26%(伏黃)透射偏光鏡下:檸檬黃色
。折射率Np=2.38,Nm=2.689,Ng=2.704,2V=40°
。柱粒狀結晶。平行消光或斜消光
;Ng綠黃色
,Nm黃色;呈順直及方塊立體結構狀紋理
,偶有橘紅色透明及綠黃色
、黃色、黑色不透明塊狀物
。但多數含粘土質
,呈片污濁狀。
化學成分 : 含三硫化二砷(As2S3),其中含砷(As)60.91%,硫(S)30.09%,尚夾雜少量三硫化二銻(Sb2S3)、二硫化鐵(FeS2)、二氧化硅(SiO2)。此外,又含鉛(Pb)、鋅(Zn)、銅(Cu)、鎳(Co)、釩(V)、鉍(Bi)、鉬(Mo)、錫(Sn)、鈦(Ti)、錳(Mn)、鋇(Ba)、銀(Ag)、鍶(Sr)、鈣(Ca)、鎂(Mg)、鋁(Al)、汞(Hg)等微量元素。
藥理作用 : 雌黃1∶2的濃度,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 : 研成粉末。
鑒別 : (1)本品粉末不溶于水及鹽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黃色;溶于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呈棕色。燃之易熔融,成紅黑色液體,生黃白色煙,有強烈的蒜臭氣;冷卻后熔融物凝結成紅黑色固體。(檢查三硫化二砷)(2)取本品粉末約1g,加氫氧化鈉試液5ml,浸漬20min,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試驗:①取上清液加亞硝基鐵氰化鈉試液2滴,溶液立即顯紫紅色。(檢查硫鹽)②取上清液加硝酸銀試液,立即顯棕黑色沉淀。(檢查亞砷鹽)(3)取粉末0.5g,加稀鹽酸5ml,放置數分鐘,溶液顯砷鹽的各種反應。置測砷瓶中,加無砷鋅粒數個,用醋酸鉛棉花過濾產生的氣體,管口用溴化汞試紙覆蓋嚴密,室溫中放置20-30min
,即產生黃棕色斑點。(有大量銻存在時
,受干擾
。)(4)X射線衍射分析 曲線特征為:雌黃4.85(>10),4.02(2),2.46(2);雄黃5.35(1),3.20(3)。
歸經 : 肝經
性味 : 辛;平
;有毒
注意 : 陰虧血虛及孕婦忌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兜门浔静荨罚宏幪撗镎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功能主治 : 燥濕;殺蟲;解毒
。主疥癬;惡瘡
;蛇蟲咬傷
;癲癇;寒痰咳喘
;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 : 外用:研末調敷。內服:入丸、散
。
復方 : ①治中皮頑癬:雌黃末,入輕粉,和豬膏敷之。(《仁齋直指方》)②治烏癩瘡:雌黃,不限多少。細研如粉,以醋并雞子黃和令勻。涂于瘡上,干即更涂。(《圣惠方》殺蟲方)③治頭上生瘡及一切惡瘡:雌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半(去須),苦參一兩,與石、LV茹一兩,莽草半兩,朱砂二分(細研)。上藥
,先細銼四味(草藥),以臘月豬脂一斤
,慢火同煎
,三上三下,去滓
,下研了藥
,不住手攪令成膏,入瓷盒中盛
。每用少許
,涂于瘡上。(《圣惠方》雌黃膏)④治癲癇抽搐
,眼暗嚼舌:雌黃
、黃丹(炒)各一兩。為末
,入麝香少許
,以牛乳汁半升熬成膏,和杵千下
,丸如麻子大
。每溫水服三、五丸
。(《仁齋直指方》)⑤治風癇
,欲發(fā)即精神不定,眼目不明
,QIZONG惡聲
,嚼舌吐沫:雌黃一兩(葉子者),鐵粉二兩
,黃丹二兩(與雌黃同略炒過)
。上藥都細研為末,以粳米飯和丸
,如綠豆大
。每服不計時候
,以牛乳下五丸;如無牛乳
,溫水下亦得
。(《圣惠方》雌黃丸)⑥治咳嗽喘急:雌黃一分,雄黃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