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à Yè Bái Zhǐ Shàn
別名 : 黐花、大葉靛青、山膏藥、驚風草、雞母樵、鐵尺樹、白紙扇、臭葉樹、合葉通草
出處 : 《植物名實圖考》第二十九卷群芳類載有(黍離)花一名,曰:"(黍離)花生云南。黃花四出如桂葉,在頂上者,獨白如雪,蓋初生者根可粘物,故名。"條中亦附有一圖。據此描述并細觀附圖,與本品相符。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大葉白紙扇的莖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saenda esquirolli Levl.[M.wilsonii Hutch.]采收和儲藏:莖葉夏季采集,根全年可采,切碎,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水溝邊或竹林下陰濕處。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大葉白紙扇,直立或藤狀灌木,高1.3-2m。小枝圓形,被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3.5cm,有毛;托葉卵狀披針形,長8-10mm,先端常2裂;葉片寬卵形或寬橢圓形,長10-25cm,寬5-12cm,先端近突漸尖,基部楔形,兩面脈上被疏柔毛,側脈約9對,葉膜質或薄紙質。聚傘花序頂生;苞片托葉狀,長約8mm;花5數,具梗;萼筒陀螺狀,長約4mm,裂片披針形,長達1cm,寬2-2.5mm,外被短柔毛,其中一片擴大成葉狀,倒卵形,長3-4cm,寬1.5-2cm,白色;花冠黃色,長約1.4cm,裂片卵形,長約2mm,里面有污黃色粉末狀絨毛;雄蕊著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下位,2室,柱頭壓扁狀,2裂。漿果近球形,直徑約1cm。花期6月,果期9月。
性味 : 苦;微甘;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解暑利濕。主感冒;中暑高熱;咽喉腫痛;痢疾;泄瀉;小便不利;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23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葉白頭翁
下一篇: 大葉白花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