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à Jiē Gǔ Dān
別名 : 水冬瓜 來源 : 為山茱萸(叨里木科)鞘柄木屬植物裂葉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 Oliv. 原形態(tài) : 1 性味 : 苦、辛,溫。 功能主治 : 活血祛瘀,祛風(fēng)利濕。根皮、葉: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產(chǎn)后腰痛,慢性腸炎,腹瀉;外用治骨折,跌打損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用法用量 : 根皮、葉3~5錢;外用適量,鮮根皮搗爛敷患處。花每用5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Dà Jiē Gǔ Dān 別名 : 水東瓜、水五加(《貴州民間方藥集》) 出處 : 《云南中草藥》 來源 : 為山茱萸種植物齒葉叨里木的根、花 生境分布 : 栽培于村邊路旁 原形態(tài) : 小喬木,高3~5米。枝圓柱形,灰褐色,具皮孔,質(zhì)脆,心空,節(jié)膨大;芽大而明顯,常帶紅色,單葉互生,葉片掌狀7淺裂,長10~15厘米,寬10~18厘米,基部心形,裂片闊三角形,邊緣祖鋸齒 性味 : 《云南中草藥》:"苦辛微麻 功能主治 : 活血祛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根、花煎湯 復(fù)方 : ①治跌打損傷:水東瓜五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à Jiē Gǔ Dān 別名 : 水冬瓜木 英文名 : Root or flower of Toothedleaf Torricellia 出處 :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有齒鞘柄木的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800m的林下。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 原形態(tài) :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8m 性味 : 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 活血舒筋;祛風(fēng)利濕。主跌打瘀腫;筋傷骨折;閉經(jīng);風(fēng)濕痹痛;胃痛;腹痛泄瀉;水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呀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 : 1.《貴州民間方藥集》:根:搗爛外敷,消傷腫,接骨;浸酒內(nèi)服,可舒筋活血。2.《貴州草藥》:根皮、花、葉:調(diào)血,接骨,補虛,解熱,平喘。治骨折,婦女干血癆,扁桃腺炎,哮喘,跌打損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26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中藥大辭典》:大接骨丹
《中華本草》:大接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