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淡菜

    中醫(yī)世家 2023-05-01 20:52:58

    《全國中草藥匯編》:淡菜

    拼音注音 : Dàn Cài

    別名 : 厚殼貽貝[殼菜]

    、貽貝[殼菜紫貽貝]
    、翡翠貽貝
    、扁頂蛤
    、菲律賓偏頂蛤

    來源 : 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貽貝科厚殼貽貝Mytilus crassitesta Lischke

    ;貽貝M. edulis L.;翡翠貽貝M. (Chloromya) smaragdinus Chemnitz
    ;扁頂蛤Modiolus modiolus (L.)
    ;菲律賓偏頂蛤M. philippinarum Hanley,以肉入藥

    生境分布 : 浙江

    、福建、廣東

    性味 :

    ,溫。

    功能主治 : 補虛

    ,去胸中煩熱
    ,降丹石毒。老年頭暈
    ,陰虛
    ,肝陽上升。淡菜(干品)10兩
    ,焙干研細(xì)末
    ,陳皮5兩,煉蜜為丸
    ,如小豆大
    ,每服1~2錢,日服2次
    。頭暈腰痛
    ,小便余瀝,婦女白帶
    ,下腹冷痛
    。淡菜用黃酒洗過,和韭菜煮食
    ,有補腎助陽之功
    。高血壓,耳鳴眩暈
    。淡菜5錢
    ,焙干研細(xì)末,松花蛋1個
    ,蘸淡菜末
    ,每晚1次吃完
    ,連吃5~7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淡菜

    拼音注音 : Dàn Cài

    別名 : 殼菜(《嘉佑本草》)

    ,海蜌(《綱目》)
    ,紅蛤(《東醫(yī)寶鑒》),珠菜(《本草撮要》)

    出處 : 孟詵

    來源 : 為貽貝科動物厚殼貽貝和其它貽貝類的貝肉

    。 全年可采。捕得后
    ,取肉
    ,鮮用或加工為淡菜干。

    生境分布 : 生活于淺海巖石間

    。分布黃海
    、渤海及東海等區(qū)域。

    原形態(tài) : 厚殼貽貝:貝殼2片

    ,長約15厘米左右
    ,呈楔形。殼頂尖小
    ,位于殼之最前端
    ,腹緣略直,背緣與腹緣構(gòu)成30度角向后上方延伸
    ,背緣呈弧形
    。殼后緣圓,殼面由殼頂沿腹緣形成一條隆起
    ,將殼面分為上下兩部
    ,上部寬大而斜向背緣;下部小而彎向腹緣
    ,生長紋明顯
    ,但不規(guī)則。殼表面棕黑色
    ,殼頂常磨損而顯白色
    。殼內(nèi)面灰藍(lán)色,具珍珠光澤
    。由背部韌帶末端向下
    ,繞殼后緣至腹緣末端有一寬黑色邊緣
    。殼表的殼皮繞殼緣卷向內(nèi)緣形成一紅褐色狹緣
    。外套痕及閉殼肌痕明顯,前閉殼肌痕小
    ,位于殼頂內(nèi)方
    ,后閉殼肌痕大
    ,卵圓形,位于后端背緣
    。殼頂內(nèi)面具有2個小主齒
    。韌帶褐色。外套膜在一點愈合
    ,外套緣具有分枝狀的觸手
    。足后端成片狀,前端呈棒狀
    。足絲粗
    ,淡黃色。

    化學(xué)成分 : 干淡菜每百克含水分13克

    ,蛋白質(zhì)59.1克
    ,脂肪7.6克,碳水化物13克
    ,灰分6.9克
    ;鈣277毫克,磷864毫克
    ,鐵24.5毫克
    ,核黃素0.46毫克,尼克酸3.1毫克

    歸經(jīng) : 入肝

    、腎經(jīng)。①《本草匯言》:"入足陽明
    、太陽經(jīng)
    。"②《要藥分劑》:"入肝、腎二經(jīng)
    。"

    性味 :

    ,溫。①孟詵:"溫
    ,無毒
    。"②《本草拾遺》:"味甘,溫
    ,無毒
    。"③《本草從新》:"甘咸,溫
    。"

    功能主治 : 補肝腎

    ,益精血,消癭瘤
    。治虛勞羸瘦
    ,眩暈
    ,盜汗,陽痿
    ,腰痛
    ,吐血,崩漏
    ,帶下
    ,癭瘤,疝瘕
    。①孟詵:"產(chǎn)后血結(jié)
    ,腹內(nèi)冷痛,治癥瘕
    ,潤毛發(fā)
    ,治崩中帶下。"②《本草拾遺》:"主虛羸勞損
    ,因產(chǎn)瘦瘠
    ,血氣結(jié)積,腹冷
    、腸鳴
    、下痢,腰疼
    、帶下
    、疝瘕。"③《日華子本草》:"煮熟食之
    ,能補五臟
    ,益陽事,理腰腳氣
    ,消宿食
    ,除腹中冷氣,痃癖
    。"④《嘉佑本草》:"治虛勞傷憊
    ,精血少者,及吐血
    ,婦人帶下
    、漏下,丈夫久痢
    ,并煮食之
    。"⑤《綱目》:"消癭氣。"⑥《隨息居飲食譜》:"補腎,益血填精
    ,治遺
    、帶
    、崩
    、淋,陽痿陰冷
    ,消渴
    ,癭瘤。"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0.5~1兩
    。或入丸
    、散

    復(fù)方 : 治頭暈及睡中盜汗:淡菜(焙燥,研細(xì)粉)三兩

    ,陳皮(研細(xì)粉)二兩
    。研和,蜂蜜為丸
    ,每服二錢
    ,一日三回。(《現(xiàn)代實用中藥》)

    各家論述 : ①《醫(yī)學(xué)入門》:"淡菜

    ,治勞熱骨蒸
    ,須多食乃見功,若數(shù)兩作丸
    、散
    ,未有大效。"②《本草匯言》:"淡菜
    ,補虛養(yǎng)腎之藥也
    。蔡心吾曰,此物本屬介類
    ,原其氣味甘美而淡
    ,性本清涼,故藏器云
    ,善治腎虛有熱
    ,及熱郁吐血,痢血便血
    ,及血郁成癭
    ,留結(jié)筋脈諸疾。"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淡菜

    拼音注音 : Dàn Cài

    別名 : 東海夫人、殼菜

    、海蜌
    、紅蛤、珠菜
    、海紅

    英文名 : Mussel

    出處 : 孟詵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貽貝科動物厚殼貽貝

    、翡翠貽貝及其他貽貝類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ytilus coruscus Gould[Mytilus crassitesta Lischke]2.Mytilus edulis Linnaeus3.Perna uiridis(Linnaeus)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捕得后
    ,剝?nèi)∑淙猓瑫窀伞?/span>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以足絲固著于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巖石間

    ,北方多在20m的深處
    ,浙江一帶多在8-10m處生長密度最大,幼貝分布較淺
    。喜海浪大
    、鹽分高的海區(qū)。雌雄異體
    ,在大連沿海產(chǎn)卵期約在8月
    。2.棲息于內(nèi)灣淺海及近岸的巖石礁底,通常在低潮線附近至水深2m左右分布較密
    ,以足絲附著于巖石上及海港中各種建筑設(shè)施長
    。雌雄異體,生殖腺成熟時
    ,雄性為乳黃色
    ;雌性為橘紅色,春
    、秋季兩次產(chǎn)卵
    。繁殖很快,為養(yǎng)殖的優(yōu)良品種
    。3.棲息于潮線至水深5-6m處
    ,最深可達(dá)10mm以上,附著于水流暢處的巖石上
    。雌雄異體
    ,產(chǎn)卵早期約于6月中旬,晚其于10-12月間
    。資源分布:1.我國分布于渤海
    、黃海、東海
    。2.我國自然分布于黃海
    、渤海
    ,近年已南移至福建等地試養(yǎng)。3.我國分布于南海和東海南部

    原形態(tài) : 1.厚殼貽貝

    ,貝殼呈楔形,殼的長度約為高的2倍
    ,為寬的3倍
    ,一般殼長116-160mm。殼質(zhì)厚
    ,殼頂尖細(xì)
    ,位于殼的最前端
    ,稍向腹面彎貢
    ,腹緣略直,足絲孔狹縫狀
    ,位于近殼頂處
    。背緣與腹緣構(gòu)成近45°角向后上方延伸,背緣與后緣相接處形成一較大鈍角
    ,后緣圓
    。殼面由殼頂沿腹緣形成一條綞隆起,將殼面分為上
    、下兩部分
    ,兩殼閉合時在腹面形成一菱形平面 。生長線極明顯
    ,但不規(guī)則
    ,無放射肋。殼皮厚
    ,棕黑色
    ,殼的邊緣向內(nèi)卷曲成鑲邊狀的紅褐色狹緣。殼頂常剝蝕
    ,露出白色殼質(zhì)
    ,干后殼皮常呈崩裂狀。殼內(nèi)面呈灰白色或灰藍(lán)色
    ,具珍珠樣光澤
    ,外套痕及閉殼肌痕明顯,交閉殼肌痕小
    ,卵圓形成心形
    ,位于殼頂后方;后閉殼肌痕大
    ,橢圓形
    ,位于后端略偏背緣
    。殼頂內(nèi)面鉸合齒2枚,小型
    ,呈八字形
    。足前端呈棒狀;后端微扁呈片狀
    。足絲粗壯
    ,淡黃褐色。2.貽貝
    ,貝殼呈楔形或不等三角形
    ,殼長度不及高的2倍,寬度為高的1/4-1-3
    ,一般殼長60-80mm
    。殼質(zhì)薄,前端尖細(xì)
    ,后端寬廣
    。殼頂在殼的最前端,前方有淡褐色的菱形小月面
    ,殼腹緣較足絲伸出處略凹入
    。背緣與腹緣形成的夾角大于45°后緣寬圓。殼表面自殼頂起沿腹緣向后突起
    ,達(dá)殼的中部后漸收縮
    。生長線細(xì)而明顯,自殼頂始
    ,或環(huán)形排列生長
    ,放射肋不明顯。殼皮黑褐購
    ,具光澤
    ,并包被殼的邊緣,殼頂及腹緣常呈淡褐色
    ,頂部殼皮易脫醫(yī)治
    ,露出淡紫色殼質(zhì)。殼內(nèi)面白色或淡紫色
    ,具珍珠樣光澤
    。外套痕、閉殼肌痕明顯
    ,前閉殼肌痕小
    ,半月形,位于殼頂下方
    ;后閉殼肌痕大
    ,橢圓形
    ,位于后端略偏背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s足肌痕
    、中足絲收縮肌痕及后足足絲收縮肌痕愈合成一狹長的帶狀,并與后閉殼肌痕相連
    。鉸合部長
    ,約等于殼長的1/2,有不發(fā)達(dá)的鉸合齒2-12枚
    。韌帶深褐色
    ,約與鉸合部等長。足絲較細(xì)軟
    ,淡褐色
    。3.翡翠貽貝,貝殼呈楔形
    ,殼質(zhì)中等厚
    ,一般殼長136mm
    ,高58mm
    ,寬38.5mm。殼頂尖
    ,呈喙?fàn)?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腹緣直或稍彎,背緣與腹緣約成30°角
    。殼表面翠綠色
    ,前半部常呈綠褐色,光滑而有光澤
    ,殼面前端具有降起肋
    。生長線較細(xì)密,繞殼頂環(huán)生
    。殼內(nèi)面瓷白色
    ,珍珠光澤不強,由殼彼卷入的角質(zhì)層狹緣為碧綠色
    。無前閉殼肌痕
    ;后閉殼肌痕大,略呈圓形
    ,位于殼后端背側(cè)
    。鉸合齒左殼2枚,右1枚
    。外套緣較薄
    ,具有觸手狀突起
    。足細(xì)呈棒狀,足絲細(xì)軟
    ,淡黃色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呈橢圓狀楔形。前端圓

    ,后端扁
    ,后端兩側(cè)有大而圓的閉殼肌。外質(zhì)膜極發(fā)達(dá)
    ,足小
    ,呈棒狀,兩外套膜間有明顯的生殖腺
    。外套后端有一點愈合
    ,形成明顯的入水孔和出水孔,入水孔皆呈紫褐色
    ,其入水孔周邊的分枝狀小觸手顏色更深
    。出水孔紫褐色,全體深棕色
    。背部透過外套膜可見深褐色的臟團
    。生殖腺顏色較深。氣微腥
    ,葉咸
    ,嚼之有海米樣鮮腥氣。

    化學(xué)成分 : 厚殼貽貝肌肉含扇貝醇酮(pectenolone)

    ,硅藻黃質(zhì)(diatoxanthin)
    ,梳黃質(zhì)(pectenoxanthin),貽貝黃質(zhì)(mytiloxanthin)
    ,一種新的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即3
    ,4,3-三羥基-7
    ,8-二去氫-β-胡蘿卜素(3
    ,4,3-trihydroxy-7,8-didehydro-β-carotene)
    ,脂肪酸
    ,氨基酸,氨基酸
    ,蛋白質(zhì)
    。貽貝全體含膽甾醇(cholesterol),5
    ,7-膽甾-二烯-3β-醇(5
    ,7-cholesta-dien-3β-ol)
    ,24-甲基膽甾-5,7
    ,22-三烯-3β-醇( 24-methylcholesta-5,7,22-trien-3β-ol)
    ,石房蛤毒素(saxi-toxin),貽貝多生物活性物質(zhì)(multibioactive substances,MSM)
    ,硒
    ,富胱氨酸多酚蛋白質(zhì)(cyxtine-rich polyphenolic protein),脂類(lipid)
    。又含有機錫化合物:三丁基錫(trbutyltin,TBT)
    ,二丁基錫(dibutyltin,DBT)
    ,單丁基錫(monobutyltin,MBT)
    ,三苯錫(triphenyltin,TBT),二苯錫(diphenyltin,DPT)
    ,單苯錫(monophenyltin,MPT).血淋巴(hemolymph)含乙酰膽堿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肌肉組織含內(nèi)消旋-阿拉諾品(meso-alanopine),D-斯插賓(D-strombine)
    ,寡肽(oligopeptide)
    。足神經(jīng)節(jié)(pedal ganglion)含六肽(hexapeptide)。翡翠貽貝含泛醌(ubiquinone)
    。偏頂蛤含甾醇:主要有膽甾醇
    ,24-甲基-膽甾-5,22-二烯-3β-醇(24-methyl-cholesta-5,22-dien-3β-ol),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 cholesterol)
    ,25-降膽甾-5,7
    ,22-三烯-3β-醇(25-norcholesta-5,7,22-trien-3β-ol)
    。并含石 房蛤毒素。

    藥理作用 :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貽貝醇提取物以蒸餾水稀釋(貽貝生藥:水為3:1)后預(yù)先給家兔靜脈注射0.5ml/kg

    ,對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保持作用
    。紫貽貝中的貽貝多活素(MSM)以1.35g/(kg·d), 4.05g/(kg·d),6.75g/(kg·d)劑量分別給大鼠灌胃21天
    ,在結(jié)扎冠脈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實驗中
    ,可明顯降底心電圖中S-T段異常提高的和度,明顯縮小心肌梗死范圍
    。MSM亦能減輕快速靜注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大鼠心電圖中缺血性損傷變化
    ,明顯降低心肌缺血陽性率。MSM這種保持機制可能與降低血中丙二醛濃度
    ,提高銅
    、鋅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過氧化和的酶活性,防止心肌細(xì)胞脂質(zhì)過氧化有關(guān)
    。大鼠口服MSM1.35g/(kg·d)
    、2.7g/(kg·d)、5.4g/(kg·d)
    ,連續(xù)8天
    ,對旋轉(zhuǎn)環(huán)法形成的大鼠實難性血栓有明顯抑制作用。同樣方法給藥后
    ,MSM可抑ADP誘導(dǎo)的大鼠血小板聚集
    ,使其最大聚集率降低,聚集速度減慢
    。MSM體外用藥也可降低膠原誘導(dǎo)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和聚集速度
    。采用食餌性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研究表明,MSM5g/(kg·d)
    、10g/(kg·d)
    、20g/(kg·d),連續(xù)灌服4 星期或8星期
    ,可使鵪鶉血清繁榮昌盛高的總膽固醇(TC)
    、三酰甘油(TG)、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DL-C)水平明顯下季,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未見繁榮昌盛高
    ,但HDL-C/TC明顯升鬧
    。同時鵪鶉主動脈和心肌TG及TC含量明顯降低,對其主動脈內(nèi)膜粥樣斑塊形成也有抑制作用
    。此外
    ,還可明顯改善肝臟的病變情況。貽貝乙醇提取物[1.5g(生藥)/ml]
    ,給大鼠靜脈注射1ml/kg
    ,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而且無快速耐受現(xiàn)象
    。這種降壓作用與β-腎腺素受體和α-腎上腺素受體無關(guān)
    ,而是通過興奮米走神經(jīng)和 M-膽堿受體來實現(xiàn)的。貽貝醇提稀釋液以1ml/kg劑量給犬及家兔靜注
    ,也迅速引起血壓急劇下降
    ,以后經(jīng)緩慢恢復(fù)。2.對腎臟容積和泌尿的影響 貽貝提取物以1ml/kg給犬靜注,在引起血壓下降的同時
    ,腎容積明顯縮小
    ,尿量亦隨之減少;血壓及腎容積恢復(fù)正常后
    ,尿量亦恢復(fù)
    ,并較未用藥前有所增加。3.對子宮及平滑肌的影響 貽貝水提取液1ml
    ,可使大鼠離體子宮有明顯的收縮作用
    ,對電場刺激輸精管引起的收縮有明顯的增強作用。這種作用是興奮α-受體的結(jié)果
    ,該濃度提取物對大鼠離體胃條與回腸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而當(dāng)試驗量為0.4ml時,可使蟾蜍血管灌注流量顯著減少4.延緩衰老作用 同屬厚殼貽貝(M.coruscus)以10g/kg劑量給小鼠灌胃7天
    ,有抑制小鼠MAO-B活性
    ,降低動物血清中MDA含量的趨向。5.其他作用 貽貝中含有鈣調(diào)因子
    、抗炎因子
    、腦啡肽、活性肽等多種活性物質(zhì)
    ,含量最多的是酶類
    ,如谷胱甘肽還原酶、溶菌
    、葡萄糖 -6-磷酸脫氫酶等
    。這些酶均具有生理活性,其中溶菌酶可分解微球菌
    、大腸肝菌
    、枯草桿菌的細(xì)胞壁。6.毒副反應(yīng) 小鼠對MSM的最大耐量超過252g/(kg·d)
    ,MSM對大鼠心
    、肝、脾
    、肺、堅等12種臟器均無形態(tài)學(xué)改變
    ,但高劑量組(人體用量250倍)大鼠血小板減少
    ,停藥15天后未能恢復(f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MSM在治療量范圍內(nèi)毒性極微。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

    性味 : 味甘

    ;咸
    ;性溫

    注意 : 1.《本草拾遺》:“久服令人發(fā)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發(fā)石

    ,令腸結(ji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日華子》:“多食令頭悶?zāi)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本紅逢原》:“久食令人陽痿不起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span>

    功能主治 : 補肝腎;益精血

    ;消癭瘤
    。主虛勞羸瘦;眩暈
    ;盜汗
    ;陽痿;腰痛
    ;吐血
    ;崩漏;帶下
    ;癭瘤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5-30g;或入丸、散

    復(fù)方 : 治頭暈及睡中盜汗:淡菜(焙燥

    ,研細(xì)粉)三兩 ,陳皮(研細(xì)粉)二兩
    。研和
    ,蜂蜜丸,每服二錢
    ,一日三回
    。(《現(xiàn)代實用中藥》)

    各家論述 : 1.《醫(yī)學(xué)入門》:淡菜,治勞熱骨蒸

    ,須多食乃見功
    ,若數(shù)兩作丸、散
    ,未有效
    。2.《本草匯言》:淡菜,補虛養(yǎng)腎之藥也。蔡心吾曰
    ,此物本屬介類
    ,原其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
    ,故藏器云
    ,善治腎虛有熱,及熱郁吐血
    ,痢血便血
    ,及血郁成癭,留結(jié)筋脈諸疾
    。3. 孟詵:產(chǎn)后血結(jié)
    ,腹內(nèi)冷痛,治癥瘕
    ,潤毛發(fā)
    ,治崩中帶下。4.《本草拾遺》:主虛羸勞損
    ,因產(chǎn)瘦瘠
    ,血氣結(jié)積,腹冷
    、腸鳴
    、下痢,腰疼
    、帶下
    、疝瘕。5.《日華子本草》:煮熟食之
    ,能補五臟
    ,益陽事,理腰腳氣
    ,消宿食
    ,除腹中冷氣,痃癖
    。6.《嘉佑本草》:治虛勞傷憊
    ,精血少者,及吐血
    ,婦人帶下
    、漏下、丈夫久痢
    ,并煮食之。7.《綱目》:消癭氣。8.《隨息居飲食譜》:補腎
    ,益血填精
    ,治遺、帶
    、崩
    、淋,陽痿陰冷
    ,消渴
    ,癭瘤。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34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生草
    、丹沙草
    、生肌草、石中珠
    、巖浮萍
    、豬毛七、水豬毛七
    、豬鬃草
    、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
    ,列入下品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苦
    ,涼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龜頭
    、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