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iān Jī Gǔ Chánɡ Shān
出處 : 《中藥材品種論述》
來源 : 為夾竹桃科植物雞骨常山的枝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溪邊 原形態(tài) : 雞骨常山(《植物名實圖考》),又名:云南鴨腳樹、紅辣樹 性狀 : 干燥的枝葉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利血平 性味 : ①《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味苦 功能主治 : ①《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治瘧疾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iān Jī Gǔ Chánɡ Shān 別名 : 紅辣樹、白虎木、野辣椒、三臺高、野辣子、永固生、紅花巖托、四角楓 出處 : 出自《中藥材品種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雞骨常山,生昆明山阜。弱莖如蔓,高二、三尺。長葉似桃葉,光韌蹙紋。開五尖瓣粉紅花,灼灼簇聚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雞骨常山的根或枝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了海拔1100-2400m的山坡或溝谷地帶灌木從中。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直立灌木,高1-3m。多分枝,具乳汁,枝條具白色突起皮孔。葉3-5片輪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葉片薄紙質(zhì),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窄楔形,全緣,長6-18.5cm,寬1.3-4.5cm,葉面深綠色,葉背灰綠色,兩面被短柔毛,葉腋間及葉腋外密生腺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稍彎曲,常有分枝,長10-25cm,直徑1.5-3cm,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皮部薄,常脫落,木部白色。質(zhì)堅硬,難折斷,折斷面裂片狀,類白色 化學(xué)成分 : 枝葉含利血平(reserpine)[1]。根中含維洛斯明堿(vellosimine)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 : 截瘧;清熱解毒;止血消腫。主瘧疾;感冒發(fā)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治瘧疾。2.《云南中草藥選》:消炎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36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滇雞骨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