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òu Fu
出處 :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 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的加工制成品。
歸經(jīng) : 《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腸。"
性味 : 甘,涼。①《本草圖經(jīng)》:"寒。"②寧原《食鑒本草》:"味甘,平。"⑧《隨息居飲食譜》:"甘,涼。"
功能主治 : 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解硫黃、燒酒毒。①寧原《食鑒本草》:"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消脹滿。"②《綱目》:"清熱散血。"③《醫(yī)林纂要》:"清肺熱,止咳,消痰。"④《本草求真》:"治胃火沖擊,內(nèi)熱郁蒸,癥見消渴、脹滿。并治赤跟腫痛。"⑤《本草求原》:"解硫黃毒。"⑥《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
復(fù)方 : ①治休息?。捍准灏锥垢持?。(《普濟(jì)方》)②治飲燒酒過多,遍身紅紫欲死,心頭尚溫:熱豆腐切片,滿身貼之,冷即換,蘇醒乃止。(姚可成《食物本草》)
制法 : 一般用黃大豆,以水浸約一天左右(夏季可較短),待豆浸胖后,帶水磨碎,濾去渣滓,入鍋煮沸,即成豆腐漿,再點以鹽鹵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òu Fu
英文名 : bean curd
出處 : 出自《本草圖經(jīng)》。1.《本草綱目》: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2.姚可成《食物本草》: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則漸漸調(diào)妥。3.《隨息居飲食譜》:豆腐,以青、黃大豆,清泉細(xì)磨,生榨取漿,入鍋點成后,軟而活者勝。點成不壓則尤軟,為腐花,亦曰腐腦;榨干所造者,有千層,亦名百葉,有腐干,皆為常肴,可葷可素。而腐干堅者,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種子的加工制成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全國廣泛栽培。
原形態(tài) :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復(fù)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均有白色長柔毛,側(cè)生小葉較小,斜卵形;葉軸及小葉柄密生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有毛;花萼釧狀,萼齒5,披針形,下面1齒最長,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較萼長;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龍骨瓣鐮形;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被毛。莢果帶狀長圓形,略彎,下垂,黃綠色,密生黃色長硬毛。種子2-5顆,黃綠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長約1cm?;ㄆ?-7月,果期8-10月。
歸經(jīng) : 脾;胃;大腸
性味 : 甘;涼
功能主治 : 瀉火解毒;生津潤燥;種中益氣。主目專業(yè)人員腫痛;肺熱咳嗽;消渴;休息?。黄⑻摳姑?/span>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或煎湯,10-30g。
各家論述 : 1.寧原《食鑒本草》: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消脹滿。2.《本草綱目》:清熱散血。3.《醫(yī)林纂要》:清肺熱,止咳,消痰。4.《本草求真》:治胃火沖擊,內(nèi)熱郁蒸,癥見消渴、脹滿。并治赤眼腫痛。5.《本草求原》:解硫黃毒。6.《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7.《本草求真》:豆腐,經(jīng)豆磨爛,加以石膏或鹵汁而成,其性非溫。故書皆載味甘而咸,氣寒無毒,且謂寒能動氣。至云能和脾胃,正是火去熱除以后安和之語,并非里虛無熱無火溫補之謂也。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39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豆瓣香
下一篇: 豆腐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