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uǒ Shànɡ Yè
別名 : 密花石豆蘭、石串蓮 來源 : 蘭科石豆蘭屬植物極香石豆蘭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Swartz) Lindl.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潤肺化痰 用法用量 : 2~5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Guǒ Shànɡ Yè 別名 : 小果上葉 出處 :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為蘭科植物密花石豆蘭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溝潮濕的巖石上或樹干上。分布云南 原形態(tài) : 密花石豆蘭,又名:極香石豆蘭 性味 : 甘淡,涼 功能主治 : 潤肺化痰,行氣止痛。治肺結(jié)核,咯血,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疝氣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骨折。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fēng)濕,活絡(luò),行氣,止痛。"②《云南中草藥選》:"接骨消炎,潤肺化痰。治骨折,肺結(jié)核,咯血,慢性氣管炎,肺炎恢復(fù)期,慢性咽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③《貴州藥植目錄》:"清熱潤燥,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3~1兩。外用: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 ①治骨折:果上葉干粉加酒調(diào)成糊狀涂敷,每天換藥一次。(《云南中草藥選》)②治肺結(jié)核:小果上葉-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uǒ Shànɡ Yè 別名 : 小果上葉、石串蓮、極香石豆蘭、羊奶果 英文名 : Herb of Denseflower Bulbophyllum 出處 : 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密花石豆蘭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J.E.Smith)Lindl.[Stelis odoratissimum J.E.Smith]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蒸后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山林樹上或山溝巖石上。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密花石豆蘭,附生植物。根莖纖細(xì),粗約2mm。假鱗莖近圓柱形,長2.5-4cm,粗3-6(-9)mm 化學(xué)成分 : 含石豆蘭菲醌(bulbophyllanthrone)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潤肺化痰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fēng)濕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3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果上葉
《中華本草》:果上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