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óu Qǐ Yè
別名 : 地仙苗(《日華子本草》) 出處 : 《別錄》 來源 : 為茄科植物枸杞或?qū)幭蔫坭降哪矍o葉 化學(xué)成分 : 日本產(chǎn)枸杞葉含甜菜堿、蕓香甙、維生素C、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硫胺素抑制物(此抑制作用可為半胱氨酸及維生素C所消除);干葉的熱水浸出液中含肌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甙酸、極少量的琥珀酸、焦谷氨酸、草酸及多量的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精氨酸。 歸經(jīng) : 《要藥分劑》:"入心、肺、脾、腎四經(jīng)。" 性味 : 苦甘,涼。①《藥性論》:"味甘,平。"②《千金·食治》:"味苦 注意 : 《藥性論》:"與奶酪相惡。" 功能主治 : 補(bǔ)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fēng)明目。治虛勞發(fā)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①《藥性論》:"能補(bǔ)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風(fēng),明目;若渴可煮作飲,代茶飲之;發(fā)熱諸毒煩悶,可單煮汁解之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者2~8兩;煮食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汁滴眼。 復(fù)方 : ①治五勞七傷,房事衰弱: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óu Qǐ Yè 別名 : 地仙苗 英文名 : Leaf of Chinese Wolfberry, Leaf of Barbary Wolfberry, Leaf of Matrimonyvine 出處 : 出自《名醫(yī)別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枸杞及寧夏枸杞的嫩莖葉 原形態(tài) : 落葉灌木 鑒別 : 性狀鑒別 單葉或數(shù)處葉簇生于嫩枝上。葉片皺縮,展平后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6cm,寬0.5-2.5cm,全緣。表面深綠色 歸經(jīng) : 歸肝 性味 : 味苦 注意 : 《藥性論》:與奶酪相惡 功能主治 : 補(bǔ)虛益精;清熱明目。主虛勞發(fā)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品60-240g;或煮食;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滴眼。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3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果上葉
下一篇:
枸杞子
《中華本草》:枸杞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