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ān Zhe Zǐ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桿經榨去蔗漿后的渣滓。
功能主治 : 治禿瘡,癰疽,疔腫。
用法用量 : 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調敷。
復方 : ①治小兒頭瘡白禿:甘蔗滓燒存性,研末,烏桕油調,頻涂取瘥。(《綱目》)②治背疽惡瘡,收口長肉:甘蔗滓,曬燥,煅存性,研極細,篩藥填滿瘡孔內,膏藥蓋住。(《救生苦?!罚壑勿郫彛焊收嶙視窀?,真香油點燈燒成灰,以津液調勻,銀簪挑破,點上。加珍珠油、胭脂調涂更效。(《綱目拾遺》)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ān Zhe Zǐ
英文名 : bagasse
出處 : 出自《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經窄去糖汁的渣滓。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收甘蔗,除去葉、根,榨去糖汁,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資源分布: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
原形態(tài) : 甘蔗,多年生草本。稈高約3m,粗2-5cm,綠色或棕紅色,稈在花序以下有白色絲狀毛。葉鞘長于節(jié)間,無毛,僅鞘口有毛;葉舌膜質,截平,長約2mm;葉片扁平,兩面無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肪,長40-80cm,寬約20mm?;ㄐ虼笮?,長達60cm,主軸具白色絲狀毛;穗軸節(jié)間長7-12mm,邊緣疏生長纖毛;無柄小穗披針形,長4.5-5mm,基盤有長于小穗2-3倍的絲狀毛;穎的上部膜質,邊緣有小毛,第1穎先端稍鈍,具2脊,4脈,第2穎舟形,具3脈,先端銳尖;第1外稃長圓狀披針形,有1脈,先端尖,第2外稃狹窄成線形,長約3mm,第2內稃披針形,長約2mm。有柄小穗和無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長3-4mm,無毛,先端稍膨大?;?、果期秋季。
性味 : 甘;微寒
注意 : 《綱目》:“燒煙勿令人入目,能使暗明?!?/span>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主禿瘡;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撒或調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7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甘蔗
下一篇: 甘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