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ǔ Jīnɡ Cǎo
別名 : 耳朵刷子、挖耳朵草 英文名 : FLOS ERIOCAULI 來源 : 本品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帶花莖的頭狀花序 性狀 : 本品頭狀花序呈半球形 貯藏 : 置通風干燥處 炮制 : 除去雜質,切段 鑒別 : 本品粉末黃綠色。腺毛頭部長橢圓形 歸經 : 歸肝、肺經。 性味 : 辛、甘,平。 功能主治 : 疏散風熱,明目 用法用量 : 4.5~9g。 備注 : (1)同屬植物尚有下列兩種 摘錄 : 《中國藥典》 拼音注音 : Gǔ Jīnɡ Cǎo 別名 : 戴星草(《開寶本草》),文星草、流星草(《綱目》),移星草(《現代實用中藥》),珍珠草(《江蘇植藥志》),魚眼草(《陸川本草》),天星草(《南寧市藥物志》),佛頂珠、灌耳草(《四川中藥志》)。 出處 : 《開寶本草》 來源 : 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帶花莖的花序。8~9月采收,將花莖拔出,除去泥雜,曬干。 生境分布 : 生長于水稻田或池沼邊潮濕處。分布安徽、扛蘇、浙江、臺灣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葉簇生,線狀披針形,長8~18厘米,中部寬3~4毫米,先端稍鈍,無毛.花莖多數,簇生,長可達25厘米,鞘部簡狀,上部斜裂;頭狀花序半球形,直徑5~6毫米,總苞片倒卵形,苞片膜質 性狀 : 為帶花莖的頭狀花序 藥理作用 : 谷精草水浸劑(1:6)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 歸經 : 入肝 性味 : 辛甘 注意 : ①《本草述》:"忌鐵。"②《得配本草》:"血虛病目者禁用。" 功能主治 : 祛風散熱,明目退翳。治目翳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復方 : ①治風熱目翳 備注 : 同屬植物賽谷精草及白珠谷精草的帶花莖的頭狀花序亦同等入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9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中藥大辭典》:谷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