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uá Jiān Cǎo
別名 : 試劍草、鏵口草、鏵頭草、紫花地丁、耳鉤草、犁頭草、雞下頜草、雞口舌、紫地丁、剪刀菜、犁咀菜、鏵尖菜、箭頭草、紅公雞相打、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堇菜科植物長萼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 inconspicus B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集全草,洗凈,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山坡草地、田邊及溪旁等處。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 、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長萼堇菜,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莖垂直或斜生,較粗壯。葉基生,蓮座狀;葉柄長2-7cm;托葉3/4與葉柄合生,分離部分披針形;葉片三角形,三角狀卵形或戟形,長1.5-7cm,寬1-3.5cm,基部寬,向上漸狹,先端漸尖或尖,基部寬心形,兩側垂片發(fā)達,稍延于葉柄成狹翅?;ǖ仙?,有暗色條紋;花梗細弱,通常與葉片等長或稍高出于葉;萼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附屬物伸長,長約3mm;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7-9mm,側方花瓣里面基部有須毛,距管狀,長2.5-3mm,直,末端鈍;下方雄蕊背部的距角狀;子房球形,花柱棍棒狀,先端平,兩側具較寬的緣邊,前方具明顯的短喙。蒴果長圓形,長8-10mm,無毛。花、果期3-11月。
栽培 :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栽培技術,用種子每殖。秋季或春季播種,直播,按行距25cm左右開溝,深1-2cm,將種子播入溝內,覆蓋草木灰或細土;澆水保濕。也可在春季,挖取老蔸,進行分株繁殖。田間管理,出苗后,勤除雜草;適當追施人畜糞水1-2次。
性狀 : 性狀鑒別,葉片三角狀卵形或舌狀三角形,基部寬心形,稍下延于葉柄,有兩垂片,有的兩面皆可見少數(shù)短毛。花距短囊形,長約2.5cm。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細胞2-6列,長方形或多角形,切向延長,壁栓化并微木化。皮層細胞有棕黃色脂樣物質,皮層和韌皮部薄壁細胞中淀粉粒和草酸鈣簇晶和方棱晶;淀粉粒單粒和2-8復粒,球形,直徑3-20μm;草酸鈣方棱晶長徑3.0-7.0μm,簇晶直徑10-36μm。木質部導管為單紋孔,木化,直徑28-40μm;管胞為具緣紋孔,木化,直徑10-20μm,無木纖維。葉表面觀或斷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平直,有乳頭突起。氣孔少,不等式。下表皮細胞民垂周壁稍彎曲,有明顯串珠狀增厚。氣孔多數(shù),不等式。兩面均被單細胞毛茸,長125-250μm,直徑25-50μm,表面有橫向環(huán)形疣狀突和縱向短線狀突起。葉肉組織柵狀細胞1-2列。柵狀和海綿組織有樹脂物質。柵表比23.6,氣孔指數(shù)16.7。
性味 : 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濕化瘀。主疔瘡癰腫;咽喉腫痛;乳癰;濕熱黃疸;目赤目翳;腸癰下血;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婦女產后瘀血腹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3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鏵頭草
下一篇: 韓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