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āo Zhuǎ Zi
別名 : 歧序唐松草、堅唐松草
英文名 : Herb of Nodding Meadowrue
出處 : 出自《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根及莖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alictrum squarrosum Steph.ex Willd.[T.trigynum Fisch.ex DC.]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泥土,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草地、田邊或干燥草坡。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
原形態(tài) : 展枝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狀莖細長,節(jié)處長須根。莖直立,通常自中部近二歧狀分枝。葉互生;葉柄長1-4cm;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下部及中部葉為二至三回三出羽狀復(fù)葉;有短柄;葉片長8-18cm;小葉堅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楔狀倒卵形、寬倒卵形、長圓形或圓卵形,長0.8-3.5cm,寬0.6-2.6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3淺裂,裂片全緣或有2-3齒,上面脈常稍下陷,下面有白僂,脈平或稍降起,網(wǎng)脈明顯。圓錐花序,近二歧狀分枝;花兩性,花梗細,長1.5-3cm,在結(jié)果時稍增長;萼片4,花瓣狀,狹卵形,長約3mm,寬約0.8mm,淡黃綠色,或綠白色,早落;花瓣無;雄蕊5-14,長3-5mm,花絲絲狀,花藥長圓形,長約2.2mm,有短尖頭;心皮1-5,無柄,柱頭有寬翅,呈箭頭形瘦果狹卵球形,稍斜,長4-5.2mm,有8條縱肋。柱頭長約1.6mm,微彎?;ㄆ?-8月,果期8-9月。
性狀 : 性狀鑒別,根莖橫生,結(jié)節(jié)狀。細根數(shù)十條密生于根莖下,長10-15cm,直徑0.5-1mm;表面淺棕色,外皮常脫落,脫落處黃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氣微,味苦。莖葉黃綠色,光滑無毛纖細,多碎斷;葉柄基部加寬,呈膜質(zhì)鞘狀;葉片近革質(zhì),卵形或廣倒卵形,頂端具3個鈍牙齒或全緣。顯微鑒別,根橫切面:類圓形。表皮常脫落,殘存者外側(cè)為1列類方形表皮細胞,常破碎或壓扁;外皮層細胞1列,方形;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壁棕色,近外皮層處有纖維和纖維狀石細胞群,形成斷續(xù)的環(huán)帶;內(nèi)皮層明顯,細胞切向延長,母細胞分成3-4個子細胞,凱氏帶明明。中柱鞘細胞2-3列,壁增厚,非木化。韌皮部有石細胞及纖維散在。初生木質(zhì)部三或四原型,束間有大型纖維束。
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胡蘿卜甙(daucosterol)及多種甙類,已分離出展枝唐松草甙(squarroside)A1、A2、B1、B2,甙類酶解得到展枝唐松草甙元(squarrogenin)1、2,以及展枝唐松草酸(squarrofuric acid)。根含厚果唐松草次堿(thalidasine)。
鑒別 : 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5g,置三角燒瓶中加氨水適量濕潤,加苯10ml,密塞,振搖,放置24小時,取上清液5ml,濃縮至干,加無水乙醇1ml,作為樣品液。取唐松草親朋堿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約含1mg的溶液。取樣品液、對照液各5μl,分別占于同一硅膠GF254板上,以苯-丙酮-氨水(15:5: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在紫外燈(254nm)下栓識,供試品色譜在于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位置上,顯相同的暗斑;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流,暗斑變成檢紅色斑點。
歸經(jīng) : 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 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制酸。主急性結(jié)膜炎;傳染性肝炎;痢疾;胃病吐酸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0g。
復(fù)方 : ①治夏季頭痛頭暈: 展枝唐松草適量,煮水服。②治吐酸水,燒心: 展枝唐松草適量,生吃。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8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貓頭
下一篇: 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