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Nǚ Wěi
別名 : 小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 來源 : 毛茛科鐵絲蓮屬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 性味 : 辛 功能主治 : 消炎消腫 用法用量 : 3~5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Nǚ Wěi 別名 : 蔓楚(《唐本草》) 出處 : 李當之《藥錄》 來源 : 為毛茛科植物女萎的莖。秋季采收,取地上莖,剝去祖皮,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生長山野,亦有栽培。分布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落葉攀援藤本。莖近方形,紫色,被白色柔毛。3出復葉,對生,小葉卵形,長2~6.5厘米,寬1.2~5.5厘米 化學成分 : 全草含槲皮素、有機酸,甾醇及少量生物堿。 性味 : 《唐本草》:"味辛,溫。" 功能主治 : 治瀉痢脫肛,驚癇寒熱,妊婦浮腫,筋骨疼痛。①李當之《藥錄》:"止下,消食。"②《唐本草》:"主風寒灑灑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5錢 復方 : ①治久痢脫肛:女萎(切)一升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Nǚ Wěi 別名 : 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穿山藤、蘇木通、小葉鴨腳力剛、鑰匙藤、花木通、菊葉威靈仙 英文名 : stem of October clematis 出處 : 李當之《藥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女萎的藤莖、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apiifolia DC.采收和儲藏:秋季開花時采收帶葉莖蔓,扎成小把,曬干或隨時采用鮮品。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山野林邊。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南部 原形態(tài) : 女萎 性狀 : 1.性狀鑒別 莖類方形,長可達數米 化學成分 : 根含乙酰齊墩果酸(acetyl Olean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ic acid) 鑒別 : 理化鑒別 (1)取粗粉1g,加甲醇10ml 歸經 : 歸肝 性味 : 味辛;性溫 注意 : 本品內服劑量不可過大 功能主治 : 祛風除濕,溫中理氣,利尿,消食。。主主治風濕痹證,吐瀉;痢疾;腹痛腸鳴;小便不利;水腫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 1、李當之《藥錄》:止下,消食。2、《唐本草》:主風寒灑灑,霍亂泄痢,腸鳴游氣上下無常,驚癇,寒熱百病,出汗。3、《湖南藥物志》:治妊婦浮腫,項下癭瘤。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1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中藥大辭典》:女萎
《中華本草》:女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