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ān Bīnɡ Lɑnɡ
別名 : 山蘿卜、化積藥(《云南中草藥》),地葫蘆(《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出處 : 《云南中草藥》
來源 : 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曠野、山地林下或草坡上。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粗壯,外皮黃褐色,須根多數(shù)。莖直立 性味 : 《云南中草藥》:"辛甘,平。" 功能主治 : ①《云南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鎮(zhèn)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fēng)濕痛。"②《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ān Bīnɡ Lɑnɡ 別名 : 山蘿卜 英文名 : Root of Common Javatea 出處 :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thosiphon wulfenioides (Diels) Hand.- Mazz.[Coleus wulfenioides Diels]采收和儲藏:夏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疏林下或草坡地。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醅、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中部及西北部。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粗大,木質(zhì)。莖直立,基部分枝,鈍四棱形,被長柔毛及腺短柔毛。葉基生或1-2對莖生;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4.5-13cm,寬2.2-6.5cm,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 化學(xué)成分 : 性狀鑒別 根呈長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有的有分枝 性味 : 味辛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利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30g 各家論述 : 1.《云南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0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山檳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