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ōnɡ Bǐ Tóu
別名 : 松樹蕊(《滇南本草》),松木筆(廣西)。
出處 : 《滇南本草》
來源 : 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或其同屬植物的幼枝尖端。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松節(jié)"條。
性味 :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溫,味苦澀。"
功能主治 : 活血止痛。治跌打損傷,小便淋痛。①《滇南本草》:"行經(jīng)絡(luò),止莖中痛,止便濁。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磨汁。外用:搗敷。 復(fù)方 : ①治跌打損傷:松筆頭三個(gè),核桃米一錢。水煎服,或連渣服。(《云南中醫(yī)驗(yàn)方》)②治跌打損傷,扭傷:松樹枝梢加糯米飯或面粉糊適量,搗爛成餅(冬季加熱),外敷傷處;另取嫩梢去外皮,焙干研粉,每次五錢,黃酒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③治遺精:松樹嫩梢二兩,金櫻子根、金燈藤各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ōnɡ Bǐ Tóu 別名 : 松樹蕊、松尖、松樹梢 出處 :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云南松、思茅松 、馬尾松等的嫩枝尖端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 原形態(tài) : 1.喬木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利濕;活血消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搗敷。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行經(jīng)絡(luò),止莖中痛,止便濁。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磨水酒服之。五淋俱可服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2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松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