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白小黃
來源 : 蓼科沙七Rheum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 : 云南。
性味 :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消炎,止血生肌。主治肺熱咳嗽,咽喉疼痛,大便下血,外傷出血,骨折,跌打扭傷,風濕痹痛等。
用法用量 : 單用或配方用,用量1~3錢,水煎服。外用適量。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hā Qī
別名 : 牛尾七、小大黃、白小黃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滇邊大黃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eum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根部,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 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北部。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根較粗壯。莖直立,中空。葉互生,葉柄與葉片等長或過之,葉片較小,長方橢圓形至寬卵狀橢圓形,長3-6cm,寬2.5-5cm。
化學成分 : 滇邊大黃根中含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等蒽醌衍生物及鞣質(zhì)[1]。
藥理作用 : 本品熱水提取物有較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強度高于3種正品大黃。此外本品在低濃度時(0.25mg/ml)對血小板聚集呈強烈抑制,但在0.5mg/ml時抑制作用反而減弱,濃度再增加時,則可見濃度相關性抑制作用。這種現(xiàn)象說明,在本品的熱水提取物中可能存在抑制和促進血小板聚集的兩類成分。另有報道本品水提取物抑制膠原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的IC50為1.50mg/ml。本品含蒽醌類成分大黃酚、大黃素和蘆薈大黃素[3]。
性味 : 苦;性涼
功能主治 : 清肺止咳;涼血解毒;活血止痛。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便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煎水熏洗。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5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水龍骨
下一篇: 沙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