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中草藥匯編》:蛇含
拼音注音 : Shé Hán
別名 : 五匹風、五爪龍
來源 : 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蛇含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以全草入藥
。夏秋采收
,鮮用或曬干
。
性味 : 苦,微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用于外感咳嗽,百日咳,咽喉腫痛,小兒高熱驚風,瘧疾,痢疾;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毒蛇咬傷,帶狀皰疹,疔瘡,痔瘡,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 0.3~1兩;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或取汁搽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蛇含
拼音注音 : Shé Hán
別名 : 蛇銜(《本經(jīng)》),威蛇(《日華子本草》),小龍牙(《斗門方》),紫背龍牙(《本草圖經(jīng)》),紫背草(《仁齋直指方》),蛇包五披風(《植物名實圖考》),五匹風(《草木便方》),五皮風、地五甲、五爪龍(《分類草藥性》),地五加、五爪虎、五葉莓(《貴州民間方藥集》),地五爪、五虎下山(《江西民間草藥》)
,五爪風
、五星草、五虎草(《湖南藥物志》)
,五爪金龍
、五葉蛇莓(《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蛇含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季采收
。
生境分布 : 生長于山坡或濕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蛇含,又名:蛇含委陵菜。多年生草本
。主根短
,側根如須狀叢生。莖多數(shù)
,細長
,略匍匐,具疏生的絹狀毛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具長柄,莖生葉較小
,柄短
;掌狀復葉;小葉3~5
,橢圓形或狹倒卵形
,長2~4厘米,寬0.5~1.7厘米
,先端渾圓或鈍尖
,基部楔形
,邊緣上部有粗鋸齒
,下部全緣,上面近于無毛
,下面脈間有絹狀毛
;托葉闊披針形
,基部與葉柄結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成頂生的圓錐狀聚傘花序;萼片5
,卵狀披針形
,副萼5
,近線形,背面均有少許毛
;花瓣5
,黃色,倒心臟形
,先端稍凹;雄蕊多數(shù)
;雌蕊多數(shù)
,著生于花托上。瘦果有縱皺
,無毛
。花期4~5月
。
性味 : 苦辛,涼。①《本經(jīng)》:"味苦
,微寒
。"②《本草圖經(jīng)》:"味辛甘,無毒
。"③《草木便方》:"甘
,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治驚癇高熱,瘧疾
,咳嗽
,喉痛,濕痹
,癰疽癬瘡
,丹毒,癢疹
,蛇
、蟲咬傷。①《本經(jīng)》:"主驚癇
,寒熱邪氣
,除熱,金瘡
,疽痔
,鼠瘺惡瘡
,頭瘍。"②《別錄》:"療心腹邪氣
,腹痛
,濕痹。"③《藥性論》:"能治丹疹
,小兒寒熱
。"④《本草拾遺》:"主蛇咬。"⑤《日華子本草》:"能治蛇蟲蜂虺所傷及眼赤
,止血
,熁風疹癰腫。"⑥《本草圖經(jīng)》:"治咽喉中痛
,含咽之
。"⑦《植物名實圖考》:"治咳嗽。"⑧《草木便方》:"發(fā)汗解肌
。治風痰咳嗽
,驚癇,洗眼消毒
。"⑨《分類草藥性》:"治咳嗽
,風寒濕氣,跌打損傷
。"⑩《湖南藥物志》:"治瘋狗咬傷
,腳背痛,痢疾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
。外用:煎水洗
,搗敷或煎水含漱。
復方 : ①治小兒驚風:㈠五皮風四錢 ,土升麻三錢
,辰砂草二錢,銀花藤二錢
,土瓜根二錢
。煎水服。㈡五成風三錢
,全蟲一個
,僵蟲一個,朱砂五分
。各藥研成細末
,混合成散劑
,開水吞服。(《貴陽民間藥草》)②治溫瘧
、發(fā)高燒
、咳嗽:五匹風五錢,白蘞二錢
,紫蘇三錢
。加水煎湯,于發(fā)瘧前兩小時服用
,每日一劑
,連服三劑。(《貴州民間方藥集》)③治瘧疾:蛇含五至七株(以無毛莖細者為好)
,泡開水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④治傷風咳嗽:五皮風
、排風藤
。煎水服。⑤治百日咳:五皮風五錢
,生姜三片
。煎水服。⑥治麻疹后熱咳:五成風
、白蠟花
、枇杷花各三錢。研末
,加蜂蜜蒸服
。(④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⑦治風濕麻木:五匹風、生姜
。熬水洗患處
。(《貴州草藥》)⑧治癰腫,偏頭痛:蛇含全草搗汁搽
,或搗爛敷患處
。(《湖南藥物志》)⑨治金瘡:蛇含草搗爛敷之。(《肘后方》)⑩治赤疹:蛇含草搗令極爛
,敷之
。(《古今錄驗方》)⑾治蛇咬傷:五爪龍、山棕子各三兩
,一條邊一兩
。上藥一半煮湯,一半杵爛敷傷口
。(《閩東本草》)⑿治蜈蚣螫人
,蛇含草挼敷之
。(《斗門方》)⒀治身面惡癬:紫背草入生礬研,敷二
、三次
。(《仁齋直指方》)⒁治角膜潰瘍:鮮蛇含全草三株。洗凈
,搗爛
,敷患眼眉弓,一至二日換藥一次
。(《浙扛民間常用草藥》)⒂治雷公藤中毒:鮮蛇含全草二至四兩
,鮮構樹枝梢(連葉)七、八枝
。搗爛取汁
,加鴨蛋清四只混勻,灌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⒃產(chǎn)后瀉痢用蛇含極一反
,濃煎服下。⒄刀傷出血
。用蛇含草搗爛敷傷處
。⒅身面惡癬。用蛇含草加生礬研敷
。⒆蜈蚣
、蝎傷用蛇含劃揉碎敷傷處。⒇癰腫瘀血
、產(chǎn)后積血等
。作蛇含、大黃
、附子
、芍藥、大戟
、細辛
、獨活,黃芩
、當歸
,莽草、蜀椒各一兩
,薤白十四枚
,共研為末,在奪酒中泡一夜,加豬油二斤熬成膏收存
,用時每服一彈丸大的經(jīng)量
,溫酒送下。一天服兩次
。病在體外
,則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
臨床應用 : 治療腸梗阻:取鮮蛇含全株4兩,搗爛絞汁,沖入等量童便,稍加熱,緩緩服下。冬季用干品,每次2兩作煎劑,沖等量童便內(nèi)服,同樣有效
。服藥后如有劇烈嘔吐吐出藥液時
,應補足服藥量;采取小量多次服藥方法
,一般第2次服藥即不嘔吐
。臨床試治數(shù)例
,均在24小時內(nèi)見效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蛇含
拼音注音 : Shé Hán
別名 : 蛇銜、威蛇、小龍牙、紫背龍牙、紫背草、蛇含草、蛇包五披風、五匹風、五皮風、地五甲、五爪龍、地五加、五爪虎、五葉莓、地五爪、五虎下山、五爪風、五星草、五虎草、五爪金龍、五葉蛇莓、狗腳跡
英文名 : Herb of Klein cinquefoil
出處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1.《名醫(yī)別錄》:蛇含生益州山谷。八月采,陰干。2. 陶弘景:蛇銜有兩種,并生石上,當用細葉黃花者,處處有之。亦生黃土地
,不必皆 生石上也
。3.《綱目》:蛇含,草也
,其葉似龍牙而小
,背紫色,故俗名小龍牙
,又名紫背龍牙
; 蘇頌《圖經(jīng)》重出紫背龍牙,今并為一
。此二種:細葉者名蛇銜
,大葉者名龍銜,亦入瘡膏用
。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蛇含委陵菜的帶根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采收和儲藏:栽種后每年可收2次,在5月和9-10月挖取全草
,抖凈泥沙
,揀去雜質,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3000m的田邊、水旁、草甸及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
、中南、西南及遼寧
、陜西
、西藏等地
。
原形態(tài) : 蛇含委陵菜,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宿根草本。多須根;莖平臥,具匍匐莖,常于節(jié)處生根并發(fā)育出新植株,花莖被疏柔毛或開展長柔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為近于鳥足狀5小葉;葉柄被疏柔毛或開展長柔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為近于鳥足狀5小葉;葉柄被疏柔毛或開展長柔毛
,小葉近無柄稀有短柄
;托葉膜質,淡褐色
,外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
;小葉片倒卵形或長圓卵形,長0.5-4cm
,寬0.4-2cm
,先端圓鈍,基部楔形
,邊緣有多數(shù)急尖或圓鈍鋸齒
,兩面被疏柔毛,有時上面脫少近無毛或下面沿脈被伏生長柔毛
;下部莖生葉有5小葉
,上部莖生葉有3小葉
,與基生相似
,唯葉柄較短,托葉草質
,卵形至卵狀披針形
,全緣,稀有1-2齒
,先端急尖或漸尖
,外被疏長柔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聚傘花序密集枝頂如假傘形,花梗密被開展長柔秘,下有莖生葉如苞片狀
;花直徑0.5-1cm
;萼片5,三角卵圓形
,先端急尖或漸尖
,副萼片5,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
,先端急尖或漸尖
。,花時比萼片短
,果時略長或近等長
,外被疏長柔毛;花瓣5
,倒卵形
,先端微凹。
,長于萼片
,黃色;花柱近頂生
。瘦果近圓形
,一面稍平,直徑約0.5mm
,具皺紋
。花
、果期4-9月
。
栽培 : 生特學特性,喜陽光充足、氣候溫和
、較濕潤的環(huán)境,適應性較強
,在高山同
、丘陵、平壩都可栽培
。對土壤無嚴格選擇
,常野生在荒地、田邊或路旁
,以地勢向陽
、較肥沃
、潮濕的夾砂土栽培較好。栽培技術
,以分株繁殖為主
。挖取老株匍匐莖上著生的新株作為種苗,每株都要帶須根
,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栽種
,以秋栽為好,按行窩距各20cm開窩
,每窩栽苗2-3株
,蓋土壓昆,并施稀薄人畜糞水
。田間管理
,栽后要及時淋水。秋季栽種的
,當年12月中耕除草
、追肥1次,以后每年要隨時拔除雜草
,并于5月和9-10月兩次收獲后
,淺中耕、假定肥1次
。肥料用人畜糞水或硫酸銨
,連續(xù)采收3-4年后,需換地栽培
。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體長約40cm。根莖粗短
,根多數(shù)
,須狀。莖細長
,多分枝
,被疏毛。葉掌狀復葉
;基生葉有5小葉
,小葉倒卵形或倒披針形
,長1-5cm
,寬0.5-1.5cm,邊緣具粗鋸齒
,上下表面均被毛
,莖生葉有3-5小葉
。花多
,黃色
。果實表面微有皺紋。氣微
,味苦
、微澀。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下表能上能下細胞垂周壁平直或微彎曲
。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微彎曲
,長112-950μm
,直徑20μm。草酸鈣簇晶直徑28μm
。
化學成分 : 全株含仙鶴草素(agrimoniin),蛇含鞣質(potentillin),長梗馬鈴素(pedunculagin)。
歸經(jīng) : 肝;肺經(jīng)
性味 : 味苦;性現(xiàn)寒
功能主治 : 清熱定驚;截瘧 ;止咳化痰;解毒活血
。主高熱驚風
;瘧疾;肺熱咳嗽
;百晶咳
;痢疾;瘡癤腫毒
;咽喉腫痛
;風火牙痛;帶狀皰疹
;目赤腫痛
;蟲蛇咬傷;風濕麻木
;跌打損傷
;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倍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搗汁涂;或煎水含漱。
復方 : ①治小兒驚風: 一、五皮風四錢,土升麻三錢,辰砂草二錢,銀花藤二錢,土瓜根二錢。煎水服。二、五皮風三錢,全蟲一個,僵蟲一個,朱砂五分。各藥研成細末,混合 成散劑,開水吞服。(《貴陽民間藥草》)②治溫瘧、發(fā)高燒、咳嗽: 五匹風五錢,白蘞二錢,紫蘇三錢。加水煎湯,于發(fā)瘧前兩小 時服用,每日一劑,連服三劑。(《貴州民間方藥集》)③治瘧疾: 蛇含五至七株(以無毛莖細者為好),泡開水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④治傷風咳嗽: 五皮風、排風藤
。煎水服
。⑤治百日咳: 五皮風五錢,生姜三片
。煎水服
。⑥治麻疹后熱咳: 五皮風、白蠟花、楷杷花各三錢
。研末
,加蜂蜜蒸服
。(④方以下出《 貴陽民間藥草》)⑦治風濕麻木: 五匹風
、生姜。熬水洗患處
。(《貴州草藥》)⑧治癰腫
,偏頭痛: 蛇含全草搗汁搽,或搗爛敷患處
。(《湖南藥物志》)⑨治金瘡: 蛇含草搗爛敷之
。(《肘后方》)⑩治赤疹: 蛇含草搗令極爛,敷之
。 (《古今錄驗方》)11.治蛇咬傷: 五爪龍
、山棕子各三兩,一條邊一兩
。上藥一半煮湯
,一半粹爛敷傷口。 (《閩東本草》)12.治螟蟻螫人
,蛇含草挼敷之
。(《斗門方》)13.治身面惡癬: 紫背草入生礬研,敷二
、三次
。(《仁齋直指方》)14.治角膜潰瘍: 鮮蛇含全草三株。洗凈
,搗爛
,敷患眼眉弓,一至二日換藥一次
。(《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15.治雷公藤中毒:鮮蛇含全草二至四兩
,鮮構樹枝梢(連葉)七、八枝
。搗爛取汁
,加鴨蛋清四只混勻,灌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 : 治療腸梗阻。取鮮蛇含全株4兩,搗爛絞汁
,沖入等量童便
,稍加熱,緩緩服下
。冬季用干品
,每次2兩作煎劑
,沖等量童便內(nèi)服,同樣有效
。服藥后如有劇烈嘔吐吐出藥液時
,應補足服藥量;采取小量多次服藥方法
,一般第2次服藥即不嘔吐
。臨床試治數(shù)例,均在24小時內(nèi)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