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é Pú Tɑo
別名 : 蛇白蘞 來源 : 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蛇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Maxim.)Trautv.,以根皮入藥。春秋采,去木心,切段曬干或鮮用。 性味 : 辛、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祛風(fēng)活絡(luò),止痛,止血。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嘔吐,腹瀉,潰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用法用量 : 1~3錢,水煎或研末沖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hé Pú Tɑo
別名 : 酸藤(《植物名實圖考》),山葡萄、爬山虎(《植物名匯》),蛇白蘞(《種子植物名稱》) 出處 : 《救荒本草》 來源 : 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莖葉。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灌叢中或山坡上 原形態(tài) : 木質(zhì)藤本。枝條粗壯,嫩枝具柔毛。葉互生,闊卵形,長6~14厘米,寬5~12厘米 化學(xué)成分 : 同屬植物小葉蛇葡萄含鞣質(zhì) 藥理作用 : 同屬植物小葉蛇葡萄粗提取物的20%溶液能抑制大腸桿菌,2%溶液可完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性味 : 《泉州本草》:"甘 功能主治 : 利尿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兩 復(fù)方 : ①治慢性腎炎:山葡萄葉粉十五克,放鴨蛋白內(nèi)攪勻 臨床應(yīng)用 : 止血:用蛇葡萄葉制成注射液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é Pú Tɑo 別名 : 酸藤 英文名 : Amur Ampelopsis,Stem or leaf of Amur Ampelopsis, Amur Ampelopsis Stem 出處 : 出自《救荒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pelopsis sinica (Miq.) W.T.Wang [Vitis sinica Miq.;A.heterophylla (Thunb.)Sieb.et Zucc.var.vestita Rehd.;A.brevipdunculata (Maxim.)Kochne var.vestita (Rehd.);A.brevipedunculata auct.non (Maxim.)Tautv.]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莖葉,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山谷疏林或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蛇葡萄 藤本 化學(xué)成分 : 同屬植物小葉蛇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var.hancei)含鞣質(zhì) 藥理作用 : 同屬植物小葉蛇葡萄粗提取物的20%溶液能抑制大腸桿菌,2%溶液可完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20%提取液對豚鼠有利尿作用。其提取液還有止血作用(兔耳法)。 歸經(jīng) : 心;肝;腎經(jīng) 性味 :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散瘀止血;解毒。主腎炎水腫;小便不利;風(fēng)濕痹痛;跌打瘀腫;內(nèi)傷出血;瘡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研煎水洗;或研末撒。 復(fù)方 : ①治慢性腎炎: 山葡萄葉粉十五克,放鴨蛋白內(nèi)攪勻 臨床應(yīng)用 : 止血 各家論述 : 1.《植物名實圖考》:洗瘡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8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蛇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