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蚊母草
來源 : 為玄參科婆婆屬植物仙桃草Veronica peregrina L.的帶蟲癭的全草入藥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活血,止血 用法用量 : 3~5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Xiān Táo Cǎo 別名 : 水蓑衣、英桃草 出處 : 本品以水蓑衣之名首載于《救荒本草》,云:"生水泊邊,葉似地梢瓜葉而窄,每葉間皆縮小青蓇葖。"《植物名實圖考》亦名水蓑衣,并云:"按此草江西沙洲多有之,唯葉間青蓇葖略帶淡紅色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墳母草帶蟲癭的全草 生境分布 : 分布于東北 原形態(tài) : 墳母草 一年生草本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向陽環(huán)境,在潮濕的河邊濕地、水稻田旁易生長。以疏松、肥沃的夾沙土栽培為宜。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9-10月播種,在整好的地上,開1.3m左右寬的畦,按行株距26cm×26cm開穴,深約3cm,每1hm2用種子3.75kg混到攔有人畜糞水的草木灰中,使成種子灰,勻播穴里,上蓋1cm厚的草木灰。田間管理 苗出齊后,清淡人畜糞水1次,苗高4-7cm時要及時勻苗、補苗,使每穴有苗5-6株,并結合淺薅,追肥。當年12月及翌年3月再各進行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亦可使用氮素化肥 性狀 : 性狀鑒別 須根叢生,細而卷曲,表面棕灰色至棕色,折斷面白色。莖圓柱形,直徑約1mm,表面枯黃色或棕色,老莖微帶紫色,有縱紋;質柔軟,折斷面中空。葉大多脫落,殘卵的葉片淡棕色或棕黑色,皺縮卷曲。蒴果棕色,有多數細小而扁的種子。種子淡棕色,有蟲癭的果實膨大為肉質桃形。氣微,味淡。以蟲癭多、內有小蟲者為佳。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為2-3列通氣組織,細胞間隙較大;內皮層凱氏點明顯 化學成分 : 全草含木犀草素(luteolin),金圣草素(chryso-eriol),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甘露醇(mannitol)。 炮制 :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或噴淋清水,稍潤后切段,干燥,篩去灰屑 鑒別 : 1.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5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與濃鹽酸0.5ml。置水浴上加熱數分鐘,顯紅色。(檢查黃酮)2.取上述溶液1ml,加3%碳酸鈉1ml,置水浴中加熱3分鐘,在冰水中冷卻后,加新制的重氨化對硝基苯胺試液(0.7%對硝基苯胺10%鹽酸溶液,0.5%亞硝酸鈉水溶液1:1混合)2滴,顯紅色。(檢查原兒茶酸) 歸經 : 肝;胃;肺經 性味 : 味甘;微辛;性平 注意 : 《貴陽民間藥草》:"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化瘀止血;清熱消腫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復方 : 本品有活血化瘀之功,善治跌打損傷,故有“接骨”諸稱。果實扁卵形,似蟠桃,又獲諸“仙桃”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16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華本草》:仙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