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īn Yè Jīnɡ Jiè
別名 : 假荊芥、山藿香、假蘇 來源 : 唇形科心葉荊芥Nepeta cataria 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 山西、山東、陜西、甘肅、新疆、河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性味 : 淡,涼。 功能主治 : 散瘀散腫,止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Xīn Yè Jīnɡ Jiè 別名 : 假荊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心葉荊芥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宅旁或灌叢中 原形態(tài) : 心葉荊芥,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莖直立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揮發(fā)油含多種成分:假荊芥酸(nepetalic acid) 藥理作用 : 含揮發(fā)油 性味 : 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 : 疏風(fēng)清熱;活血止血。主外感風(fēng)熱;頭痛咽痛;麻疹透發(fā)不暢;吐血;衄血;外傷出血;跌打腫痛;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19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上一篇:
心葉秋海棠
下一篇:
心葉莢蒾根
《中華本草》:心葉荊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