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uè Jiàn Chóu
別名 : 大葉藜、雜配藜(《東北藥植志》),雜灰藜,大葉灰菜(《黑龍江中藥》),八角灰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 《東北藥植志》
來源 : 為藜科植物大葉藜的全草。6~8月采收,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林緣或荒地。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莖直立,具5條銳棱,禿凈,綠色,有時具紫色條紋。葉互生,大形,柄長2~7厘米;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稍心形,邊緣彎缺狀,海邊具1~4牙齒,兩面光滑無毛?;ㄐ虼螅瑸槭枭⒌膱A錐狀,頂生或腋生;花被片5,綠色,卵形,長約2毫米,鈍頭,被有粉粒,背面有肥厚的隆脊;雄蕊5;雌蕊1。胞果,扁豆形,果皮旗質(zhì)。種子盤狀,扁凸形,具顯明小點,銳邊,徑約2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味 :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功能主治 : 止血,活血。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瘡癰腫毒。①《東北藥植志》:"止血。"②《黑龍江中藥》:"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婦女血病。"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肺結(jié)核咯血,尿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熬膏。
復(fù)方 : ①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㈠鮮大葉藜二兩,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㈡大葉藜全草。熬膏,每次服一至二錢,早晚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②治崩漏:大葉藜,蒲黃炭各三錢,藕節(jié)炭五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③治吐血,衄血:大葉藜、白茅根各一兩,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④治血淋:鮮大葉藜一兩,蒲黃炭、小薊、木通各三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⑤治瘡癰腫毒,蛇蟲咬傷:鮮大葉藜適量,搗爛外敷。(《內(nèi)蒙古中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21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血藤
下一篇: 血見愁老鸛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