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iànɡ Dǎn
出處 : 《雷公炮炙論》
來源 : 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原形態(tài) : 動物形態(tài)詳"象皮"條 化學成分 : 膽汁含膽酸,脫氧膽酸及乙酰膽酸 歸經(jīng) : 《本草經(jīng)疏》:"入肝、脾二經(jīng)。" 性味 : 苦、寒。①《雷公炮炙論》:"味微帶甘。"②《綱目》:"苦寒,微毒。" 注意 : 《本草經(jīng)疏》:"象膽,苦寒之極,不利脾胃,凡疳證脾弱者,目病血虛者,咸不宜多服。" 功能主治 : 清肝,明目,消腫。治目生翳障,疳積,瘡腫。①《本草拾遺》:"主目疾,和乳滴目中。"②《南海藥譜》:’以清水和涂瘡腫。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許,綿裹貼齒根上,每夜含之,平明暖水洗口,如此三 用法用量 : 內服:入丸劑 復方 : 治內障目翳:象膽半兩,鯉魚膽七枚,熊膽一分,牛膽半兩,石決明(搗研)一兩,麝香(研)一錢。上六味搗研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茶清下十丸。(《圣濟總錄》四膽丸) 各家論述 : ①《綱目》:"象膽明目,能去塵膜也,與熊膽同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Xiànɡ Dǎn 英文名 : Elephant gallbladder 出處 : 出自《雷公炮炙論》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肝管未端的膨大部分。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采收和儲藏:宰象時將期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取出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濕度較高的熱帶 原形態(tài) : 亞洲象,身體頭龐大 化學成分 : 亞洲象的膽汁含膽酸(cholic acid) 藥理作用 : 象膽汁主含膽酸(CA)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味苦;性寒 注意 : 《本草經(jīng)疏》:“象膽 功能主治 : 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 內服:入丸劑,0.3-1g 復方 : 洽內障目翳:象膽半兩 各家論述 : 1.《綱目》:象膽明目,能去塵膜也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22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華本草》:象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