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iànɡ Gǔ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骨骼。
原形態(tài) : 動物形態(tài)詳"象皮"條 化學(xué)成分 : 水分約占1/2 功能主治 : 《綱目》:"解毒 復(fù)方 : 治脾胃虛熱("熱"《綱目》引作"弱"),心腹脹滿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Xiànɡ Gǔ 英文名 : Elephant bone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骨骼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濕度較高的熱帶、亞熱帶或其復(fù)合類型的溝谷 原形態(tài) : 亞洲象 化學(xué)成分 : 亞洲象骨骼含水分約占1/2, 有機物約占1/4,其中有骨膠原(ossein)、脂肪等。無機物大部分為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尚含少量碳酸鈣(calcuim carbonate)、磷酸鎂(magnesium phosphate)等。股骨及脛骨外層骨的含灰分68.60%,磷11.46% ,鎂0.35% ,鈉0.60% ,二氧化碳(carbon dipxide)4.25% ,羥基脯氨酸(hydroxyproline)(膠原中)2.89% 歸經(jīng) : 脾;腎經(jīng) 性味 :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 解毒生肌。主胃熱嘔吐;泄瀉膿血;臁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適量;或燒灰酒沖,3-6g。外用:適量,燒灰涂敷。 復(fù)方 : 治脾胃虛熱(熱《綱目》引作弱),心腹脹滿,水谷不消,喧氣不消(不消《綱目》引作吞酸),食輒嘔吐,泄瀉膿血 各家論述 : 《綱目》: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22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