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Zǐ Cǎo Rónɡ
別名 : 赤膠、紫膠、紫梗、棒狀蟲膠、膠質(zhì)紫草茸
來源 : 膠蚧科昆蟲紫膠蟲Laccifer lacca Kerr在樹枝上所分泌的樹脂狀膠質(zhì)。待成蟲成熟后采膠。一般在7~8月間進行,將采回的膠放在干燥、陰涼通風的地方,鋪成厚度不超過15~20厘米的一層,并在最初幾天內(nèi)每日翻動一次,以后可以2~3天一次,直至干燥而不結塊為止。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清熱,涼血,解毒。用于斑疹不透,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 1.5~3錢。
備注 : (1)紫草茸有異物同名問題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Zǐ Cǎo Rónɡ 別名 : 赤膠(《吳錄》),紫礦(《唐本草》),紫梗(《綱目》),紫膠(蔡邦華《昆蟲分類學》),蟲膠(《中藥志》)。 出處 : 《本草逢原》 來源 : 為紫膠蟲科昆蟲紫膠蟲在樹枝上所分泌的膠質(zhì)。7~8月間采收,將長有紫膠的枝條剪下,取膠去枝,置干燥、陰涼通風處,直至干燥而不結塊為止。 生境分布 : 紫膠蟲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臺灣、廣東等地亦有。寄主植物有鈍葉黃檀、秧青、三葉豆、泡火繩、大葉榕、小葉榕等樹。主產(chǎn)云南、四川、臺灣等地;西藏部分地區(qū)和廣東等地亦產(chǎn) 原形態(tài) : 紫膠蟲,又名:膠蟲 性狀 : 呈半圓柱狀 化學成分 : 含蟲膠質(zhì)74.5% 炮制 : 揀去雜質(zhì),除去殘留木枝 性味 : 苦 注意 : 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清熱,涼血,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方 : ①治產(chǎn)后血運,狂言失志:紫礦一兩 各家論述 : ①《本經(jīng)縫原》:"紫礦即紫草茸。古方治五臟邪氣,金瘡崩漏,破積血,生肌止痛。今人專治痘瘡,有活血起脹之功,無咸寒作瀉之患,其功倍于紫草,故以紫草茸呼之,實非紫草同類也。"②《痘學真?zhèn)鳌罚?紫草茸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Zǐ Cǎo Rónɡ 別名 : 加杰(藏藥名) 英文名 : LACCA 來源 : 本品為膠蚧科動物紫膠蟲Laccifer lacca Kerr.的雌體寄生于豆科檀屬DalbergiaL.f.和梧桐科火繩樹屬Eriolaenea DC.等為主的多種植物的樹干上,所分泌的膠質(zhì)物。 性狀 : 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半圓柱狀,長1~7cm,寬1~1.5cm,表面紅黃色或紫褐色,凹凸不平,有皺紋、小蟲眼及孔隙。附著于樹枝處并凹入成溝,邊緣鈍圓。質(zhì)硬而脆,斷面可見放射狀排列的長圓形蟲窩,其內(nèi)常見白色粉末或紫黑色蟲之尸體。氣微,味微澀。 貯藏 : 置通風干燥處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 鑒別 : 本品遇熱即軟化熔解 性味 : 甘、咸 功能主治 : 消毒,止血,活血化瘀。用于血癆熱,腫毒惡瘡,瘀血不化。 用法用量 : 1.5~6g。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Zǐ Cǎo Rónɡ 別名 : 赤膠、 紫鉚、紫礦、 紫梗、紫膠、蟲膠、 英文名 : Shellac, Lac 出處 : 出自《本經(jīng)逢原》。1.《唐本草》:紫礦,紫色如膠。云蟻于海畔樹藤皮中為之。樹名渴廩,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膠蚧科動物紫膠蟲在樹枝上所分泌的干燥膠質(zhì)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害生于鈍葉黃檀 原形態(tài) : 紫膠蟲,雌蟲身體為不規(guī)則的圓球狀,紫色,深藏于膠質(zhì)中 性狀 : 性狀鑒別 化學成分 : 棒狀蟲膠含樹脂70%-80% 炮制 : 《雷公 炮炙論》:“俗使 歸經(jīng) : 肺;肝經(jīng) 性味 : 味甘 注意 : 孕婦慎服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0g 復方 : ①治產(chǎn)后血運,狂言失志: 紫礦一兩。為末,酒服二錢匕。 (《徐氏家傳方》)②治血崩:紫礦不以多少。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diào)下,食前。(《楊氏家藏方》紫礦散)③治齒縫出血: 紫礦、乳香、麝香、白礬等分。為末,摻之,水漱。 (《衛(wèi)生易簡方》)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逢原》:紫礦即紫草茸。古方治五臟邪氣,金瘡崩漏,被積血,生肌止痛。今人專治痘瘡,有活血起脹之功,無咸寒作瀉之患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33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藥大辭典》:紫草茸
《中藥大辭典》:紫草茸
《中華本草》:紫草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