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ě Pí Pá
別名 : 山枇杷
出處 : 《江西草藥》
來(lái)源 : 為樟科植物絨毛楨楠的葉或根。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 分布廣東、廣西、江西、福建等地。
原形態(tài) : 絨毛楨楠,又名:猴高鐵、香膠木。常綠喬木,高可達(dá)18米,直徑40厘米;枝、芽、葉下面和花序都密生銹色絨毛。葉互生,革質(zhì),矩圓形、卵狀矩圓形或倒卵形,長(zhǎng)7.5~13厘米,寬2.2~4.5厘米,基部楔形 性味 : 苦,涼。 功能主治 : 化痰止咳,消腫止痛。 復(fù)方 : ①治支氣管炎:野枇杷葉(去毛)、桑葉、野菊花葉各三錢(qián)。水煎服,每日一劑。②治燙傷:野枇杷根或葉適量,研末,麻油調(diào)搽或水煎外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34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