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ín Yú
別名 : 王余(《爾雅》郭璞注),蛤殘魚(《爾雅翼》),銀條魚(《日用本草》),面條魚(《黃渤海魚類調(diào)查報(bào)告》),大銀魚(《魚類分類學(xué)》)。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銀魚科動(dòng)物銀魚的全體。
生境分布 : 分布山東至浙江沿海地區(qū),尤以長江口崇明等地為多。
原形態(tài) : 體細(xì)長,近圓簡形,后段略側(cè)扁,體長約12厘米。頭部極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長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上頜骨、下頒骨和口蓋上都生有一排細(xì)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1對(duì)。下頜前端沒有聯(lián)合前骨,但具一肉質(zhì)突起。背鰭Ⅱ11~13,略在體后3/4處。胸鰭8~9,肌肉基不顯著。臀鰭Ⅲ23~28,與背鰭相對(duì) 化學(xué)成分 : 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9克,蛋白質(zhì)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物1.4克,灰分1.0克;鈣258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2毫克。 歸經(jīng) : 《本草求真》:"入脾、胃。" 性味 : 《日用本草》:"味甘 功能主治 : 補(bǔ)虛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ín Yú 別名 : 王余、鲙殘魚 英文名 : Noodlefish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銀魚科動(dòng)物太湖新銀魚的全體 生境分布 : 主要分布于江蘇太湖及沿長中下游的許多湖泊內(nèi) 原形態(tài) : 太湖新銀魚,體長約70-80mm 化學(xué)成分 : 食部100g含:水分89g 歸經(jīng) : 脾 性味 : 味甘 注意 : 姚可成《食物本草》:“水晶魚,不可多食 功能主治 : 補(bǔ)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3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