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ánɡ Táo
別名 : 五斂子 來源 : 酢漿草科五斂屬植物陽桃Averrhoa carambola L.,以根、枝 性味 : 根:酸 功能主治 : 根:澀精 用法用量 : 均為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Yánɡ Táo 別名 : 三簾(楊孚《異物志》)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酢漿草科植物陽桃的果實。 生境分布 : 分布我國東南部及云南 原形態(tài) :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 化學(xué)成分 : 鮮果肉含水分約91%,含有草酸、檸檬酸、蘋果酸 性味 : 甘酸 注意 : 《藥性考》:"多食冷脾胃,動泄?jié)荨?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生食、煎湯或搗汁。 復(fù)方 : ①治風熱咳嗽:陽桃鮮食。(《泉州本草》)②通石淋:陽桃三至五枚,和蜜煎湯服。(《泉州本草》)③治瘧母痞塊:陽桃五至八枚,搗爛絞汁。每服一杯,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ánɡ Táo 別名 : 三廉、楊桃、五斂子、五棱子、山斂、三斂子、羊桃、澤挑、五斂、酸五棱、三棱子、木踏子、風鼓、鬼桃、楊梅桃、酸桃、蜜桃。 英文名 : Fruit of Carambola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1.《南方草木狀》:五斂子,大如木瓜,黃色,皮肉脆軟,味極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為斂,故以為名。以蜜漬之,甘酢而美。出南海。2.《綱目》:五斂子,出嶺南及閩中。其大如拳。其色青黃潤綠,形甚詭異,狀如田家碌碡。上有五棱如刻,起作劍脊形,皮肉脆軟,其味初酸久甘,其核如柰,五月熟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陽桃的果實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栽培于園林或村旁 原形態(tài) : 陽桃 喬木,高5-12m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高溫濕潤氣候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含揮發(fā)性成分 歸經(jīng) : 肺;胃經(jīng) 性味 : 味酸 注意 : 《藥性考》:多食冷脾胃,動泄?jié)荨?/span>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鮮果生食,或飲。外用:適量,絞汁滴耳。 各家論述 : 1.《綱目》:主治風熱,生津止渴。2.《嶺南雜記》:能解肉食之毒。又能解嵐瘴。3.《綱目拾遺》:脯之或白蜜漬之,不服水土與瘧者皆可治。4.《嶺南采藥錄》:止渴解煩,除熱,利小便,除小兒口爛,治蛇咬傷癥。5.《陸川本草》:疏滯,解毒,涼血。治口爛,牙痛。6.《廣西中藥志》:解酒毒,消積滯。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37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中藥大辭典》:陽桃
《中華本草》:陽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