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uā Qiū
別名 : 馬加木、紅果臭山槐
來源 : 薔薇科花楸屬植物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 (Hance) Hedl.,以莖、莖皮和果實入藥。秋季采,曬干。
性味 : 果實:甘、苦,平。莖、莖皮:苦,寒。
功能主治 : 果實:健胃補虛。用于胃炎,維生素甲、丙缺乏癥。莖、莖皮:清肺止咳。用于肺結(jié)核,哮喘,咳嗽。
用法用量 : 果實1~2兩,莖、莖皮:3~5錢。
備注 : (1)同屬植物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 Rupr.與上種近似,分布新疆,當(dāng)?shù)匾沧骰ㄩ比胨帯?/span>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Huā Qiū
別名 : 百華花楸(《河北習(xí)見樹木圖說》),馬家木(《吉林中草藥》)。
出處 : 《吉林中草藥》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花楸樹的果實、莖及莖皮。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 性喜濕潤土壤,多沿溪澗山谷的陰坡生長。分布我國東北、華北及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 花楸樹(《救荒本草》)小喬木,高達(dá)8米;樹皮灰色;嫩枝有絨毛;冬芽大,四錐形,密生白色絨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11~15,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小葉長2~5.5厘米,寬1~1.7厘米,基部圓楔形,先端急尖,邊緣1/3以上有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帶蒼白色,被白色柔毛或無毛;托葉大,近于卵形,有齒牙,宿存,至少開花后始脫落。復(fù)傘房花序頂生,徑10~12厘米,有白色柔毛或無毛;花白色,萼片5,三角形;花瓣5,圓形或卵形。梨果近球形,長6~8毫米,橙色或紅色,頂端帶有殘存花被?;ㄆ?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分 : 含揮發(fā)油,還可能含甾體、香豆精、黃酮甙、強心甙、皂甙。
性味 :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果實:甘苦,平。莖和莖皮:苦,寒。"
功能主治 : 鎮(zhèn)咳祛痰,健脾利水。治慢性氣管炎,肺結(jié)核,水腫。①《吉林中草藥》:"利尿,強壯。治水腫,肺結(jié)核。"②《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利肺止咳,補脾生津。治肺結(jié)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維生素A、C缺乏癥。"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果實1~2兩;莖和莖皮3~5錢。
復(fù)方 : ①治浮腫:馬家木成熟果實五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②治肺結(jié)核:馬家木樹皮三錢。水煎,日服一次。(《吉林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花楸皮制成糖衣片(每片含生藥2.7克),每次服6~7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觀察46例,經(jīng)治3療程,近控5例,顯效9例,有效19例。初步觀察,對咳、喘、痰三癥均有一定療效,但鎮(zhèn)咳,祛痰作用優(yōu)于平喘。副作用:少數(shù)有胃區(qū)不適、惡心、食欲不佳、便溏等胃腸道反應(yīng)及頭痛,繼續(xù)服藥多自行消失。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2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花椒
下一篇: 花臉細(xì)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