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Niú Máo Zhān
別名 : 松毛藺
來源 : 為莎草科荸薺屬植物牛毛氈Heleocharis yokoscensis (Franch. et Savat.)Tang et Wang [H. acicularis auct. fl. sin. non R. Br.],以全草入藥。秋季采集,洗凈,曬干入藥。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發(fā)表散寒,祛痰平喘。用于感冒咳嗽,痰多氣喘,咳嗽失音。
用法用量 : 0.3~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Niú Máo Zhān
出處 : 《分類草藥性》
來源 : 為莎草科植物牛毛氈的全草。8~10月采收全草,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水畔、池塘邊,分布幾遍全國。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匍匐根莖極細。稈叢生,極細密,高2~12厘米。葉鱗片狀,具鞘,鞘微紅色,膜質(zhì),管狀,高5~15毫米。小穗卵形,長3毫米,先端鈍,淡紫色;花數(shù)朵;鱗片膜質(zhì),背部淡綠色,兩側(cè)紫色,基部的一片呈長圓形,先端鈍,有脈3條,其余鱗片卵形,先端急尖;雄蕊3;柱頭3。小堅果狹長圓形,頂端縊縮,長約1.8毫米。花、果期4~11月。
性味 :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無毒。"
功能主治 : 治外感風寒,身痛,咳嗽,痰喘。①《分類草藥性》:"發(fā)散風寒。"②《四川中藥忘》;"發(fā)散風寒,除胸腹煩悶。治感冒咳嗽和痰多氣喘。"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3~1兩。
復方 : 治陳寒日久,一身作痛:牛毛氈、鐵籬把根。用水(加少量干酒)煎服三次。(《四川中藥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Niú Máo Zhān
英文名 : all-grass of Needle spikesedge, all-grass of slender spikerush
出處 : 出自《分類草藥性》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牛毛氈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eocharis yokoscensis (Franch. Et Savat.) Tanget Wang[Scirpus yokoscensis(Franch.et Sav.);Heleocharis yokoscensis(Franch.et Sav.)Tang et Wang]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田中池塘邊及濕粘土中。資源分布:分布幾遍全國。
原形態(tài) : 牛毛氈,多年生草本,高3-12cm。匍匐根莖極細。稈密叢生,細如毛發(fā),密如毛氈。葉鱗片狀,葉鞘微紅色,膜質(zhì),管狀。小穗卵形,長2-3mm,淡紫色,僅有數(shù)朵花,每個鱗片各有1朵花;鱗片膜質(zhì),下部少數(shù)鱗片近2列,卵形,先端銳尖,長約2.5cm,有1脈,兩側(cè)紫色,邊緣無色,透明;下位剛毛1-4條,有倒刺;花柱3。小堅果狹長圓形,無棱,長約至2mm,先端縊縮,微黃白色,表面有細密整齊的網(wǎng)紋,網(wǎng)紋隆起,花柱基膨大,呈短尖狀,直徑約為小堅果寬的1/3?;?、果期4-11月。
栽培 : 生物學特性,對溫度要求不嚴,喜潮濕環(huán)境。宜選粘土、潮濕地栽培。栽部技術(shù),用分株繁殖法,早春發(fā)芽時,連根挖取母株,分成數(shù)蔸,按行距8cm×6cm種植。田間管理,苗齊后,及時拔除雜草。一般不行施肥。天旱時注意灌水。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 發(fā)散風寒;祛痰平喘;活血散瘀。主風寒感冒;支氣管炎;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研末,3-9g。
各家論述 : 1.《分類草藥性》:發(fā)散風寒。2.《四川中藥志》:發(fā)散風寒,除胸腹煩悶。治感冒咳嗽和痰多氣喘。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5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牛毛七
下一篇: 牛毛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