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Kǔ ài
別名 : 苦蒿、啤酒蒿
英文名 : Common Wormwood
出處 : 始載于《生藥學》。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中亞苦蒿的葉和花枝。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absinthum L.采收和儲藏:夏季開花前割取花枝或采葉,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1500m的山坡、草原、林緣及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我國南京等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中亞苦蒿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主根單一,垂直,稍木質(zhì)化,徑達3cm。根狀莖稍粗短,垂直。莖單一或2-3個,直立,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上部斜上分枝。莖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全裂,長卵形或卵形,長8-12cm,寬7-9cm,葉柄長6-12cm,中部葉長卵開或卵形,二回羽狀全裂,長6-9cm,寬3-7cm;葉柄長2-6cm;上部葉羽狀全裂或5全裂,長4-6cm,寬2-4cm,近無柄;苞片葉3深裂或不分裂。頭狀花序球形或近球形,下垂,于莖端或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總苞片3-4層,中、外層總苞片有白色柔毛,內(nèi)層者的膜質(zhì),幾無毛;花序托密生白毛;雌花1層,15-25朵,花冠狹圓錐狀,花冠桅部有2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分叉長兩性花4-6層,30-90朵,花冠管狀,花藥披針形,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柱頭有睫毛。瘦果長圓形,先端微有不對稱的冠狀邊緣?;?、果期8-11月。
化學成分 : 地上部分含有洋艾雙內(nèi)酯(artenolide)[1],帕氏萬帶蘭素(parishin)B、C[2],-1[(E)-8-異丙基-1,5-二甲基-4,8-壬二烯]-4-甲基-2,3-二氧-雙環(huán)[2,2,2]-5-辛烯
藥理作用 : 洋艾所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β-側(cè)柏酮,能科生與樟腦相似的中樞興奮作用。若貓或兔靜脈主射洋艾油0.03-0.06ml,能引起知覺消失和驚劂等癥狀[1]。洋艾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的24ξ-乙基膽甾-7,22-二烯-3ξ-醇,對酵母菌所致家兔發(fā)熱有解熱作用,肯未觀察到明顯毒性[2]。
性味 : 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 清熱燥濕;驅(qū)蛔;健胃。主關節(jié)腫痛;濕疹瘙癢;癤腫瘡毒;蛔蟲??;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熬膏敷。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葉和花枝;味苦,性寒,有毒。有清熱燥濕,健胃的功能。用于增進食欲,開胃助消化。口服苦艾素 ansumin 能降低大鼠實驗性胃潰瘍的炎癥程度,且能促進胃壁的再生。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苦良姜
下一篇: 苦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