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Kǔ Zhī Guǒ Shí
出處 : 《江西民間草藥》
來源 : 為茄科植物苦蘵的果實 性味 : 《扛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平,味酸,無毒。" 注意 :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治牙痛,天皰瘡,疔瘡。《江西民間草藥》:"治天皰瘡。"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汁涂。 復(fù)方 : ①治牙痛:苦蘵果含痛處。(《湖南藥物志》)②治天皰瘡:苦蘵果實放瓷碗內(nèi)杵爛,紗布包卷,絞取汁,搽患處,一日三、四次。(《江西民間草藥》)③治疔瘡:苦蘵果去殼,搗爛,搽患處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Kǔ Zhī Guǒ Shí 別名 : 苦蘵果 英文名 : Fruit of Downy Groundcherry 出處 : 出自《江西民間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苦蘵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ysalis pubescens L.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山谷林下及村邊路旁。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華東、華中華南入西南。 原形態(tài) : 苦蘵,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無毛,高30-50cm。莖多分枝,分枝纖細(xì)。葉柄長1-5cm;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表,長3-6cm,寬2-4cm,先端漸尖 化學(xué)成分 : 苦蘵果實含乙酰膽堿(acetylcholine) 藥理作用 : 苦蘵果實水提物可使離體蟾蜍腹直肌等張收縮、大鼠空腸等張收縮 性味 : 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 : 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江西民間草藥》:治天皰瘡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苦蘵
下一篇:
苦豆子
《中華本草》:苦蘵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