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iǔ Xiè
別名 : 柳蚛屑(《圣惠方》),柳蛀糞(《圣濟(jì)總錄》)。
出處 : 《綱目拾遺》
來源 : 為垂柳蛀孔中的蛀屑。
功能主治 : 《唐本草》:"主風(fēng)瘙腫癢癮軫。"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水洗浴或炒熱熨敷。
復(fù)方 : ①治風(fēng)癮疹:柳蚛屑一斤,蒴藋根一斤,黃櫨木一斤(銼),鹽二合。上藥,以水五斗,煎至三斗,去滓。暖室中看冷熱,洗浴后,宜避風(fēng)。(《圣惠方》柳蚛屑浴湯方)②治柔風(fēng)筋骨疼痛,手腳拳攣:柳蛀糞二升。上一味,甑上炊一飯頃。攤于床上,著舊夾衣,蓋襯,令患人臥,時蒸熨所患處。(《圣濟(jì)總錄》)③治濕氣腿腫:空心柳樹中屑,取出篩細(xì),入鍋內(nèi)炒熱,以臭泔水灑濕,又炒,加面少許拌勻。趁熱取起,敷腿上,候水出再炒,敷數(shù)次。(《慈幼新書》)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iǔ Xiè
別名 : 柳蚛屑、柳蛀糞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莖枝蛀孔中的蛀屑。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ix babylonica 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耐水濕,也能生于旱處。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及黃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喬木,高可達(dá)18m,樹冠開展疏散。樹皮灰黑色,不規(guī)則開裂;枝細(xì),下垂,無毛。芽線形,先端急尖。葉狹披針形,長9-16cm,寬0.5-1.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3-)5-10mm,有短柔毛;托葉僅生在萌發(fā)枝上?;ㄐ蛳热~或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長1.5-3cm,有短梗,軸有毛;雄蕊2,花藥紅黃色;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2;雌花序長達(dá)2-5cm,有梗,基部有3-4小葉,軸有毛;子房橢圓形,無柄或近無柄,花柱短,柱頭2-4深裂;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有1。蒴果長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性味 : 苦;性寒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止癢。主風(fēng)疹;筋骨疼痛;濕氣腿腫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煎水洗浴;或炒熱熨。
各家論述 : 《唐本草》:主風(fēng)瘙腫癢癮軫。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9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柳葉見血飛
下一篇: 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