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柳葉鬼針草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11:25:32

      拼音注音 : Liǔ Yè Guǐ Zhēn Cǎo

      英文名 : Spanishneedles

      出處 : 始載于《東北植物檢索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柳葉鬼針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 cernua 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
      ,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草甸及沼澤邊緣

      ,有時沉生于水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
      、華北、甘肅
      、四川
      、云南、醛等地

      原形態(tài) : 柳地鬼針草 一年生草本,高10-90cm

      。生于岸上的有主莖
      ,中上部分枝
      ,節(jié)間較長,生于水中的常自基部分枝,節(jié)間短
      ,主莖不明顯
      。莖近圓柱形,麥稈色或帶紫色
      ,無毛或嫩枝上具疏毛。單葉對生
      ,極少輪生;能常無柄
      ;葉不分裂,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
      ,長3-14cm
      ,寬0.5-3cm,先端漸尖
      ,按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14cm
      ,寬0.5-3cm,先端漸尖
      ,中部以下漸狹
      ,基部半抱莖狀
      ,邊緣具疏鋸齒
      ,兩面稍粗糙。頭狀花序草生
      ,連同總苞苞片經(jīng)達4cm,高0.6-1.2cm
      ,開花時下垂,有較長的花序梗
      ;總苞盤狀
      ,外層苞片5-8枚
      ,線狀披針形
      ,葉狀,內(nèi)層苞片膜質(zhì)
      ,長橢圓形或倒卵形
      ,背面黑色條紋,具黃色膜質(zhì)邊緣
      ;托葉線狀披針形
      ,透明,先端帶黃色
      ,背面有數(shù)條褐色縱條紋;舌狀花黃色
      ,卵狀橢圓形
      ,長8-12mm,寬3-5mm
      ,先端銳尖或有2-3個小齒
      ,盤花兩性,筒狀
      ,花冠管細窄,冠檐擴大呈壺狀
      ,先端5齒裂
      。瘦果狹楔形
      ,具4棱,棱有倒刺毛
      ,先端芒剌4枚
      ,有倒剌毛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呈圓柱形,表面麥稈色或帶紫色

      。單葉對生
      ,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
      ,長3-14cm
      ,寬5-300mm,基部半抱莖狀
      ,葉緣具疏鋮齒
      ,兩面稍粗糙
      ,無毛
      。頭狀花序單生于莖枝端;苞片葉狀
      ;托葉條狀披針形,膜質(zhì)
      ,透明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ü陧敹?齒裂
      。氣微
      ,味淡

      化學(xué)成分 : 柳葉鬼針草中含鞣質(zhì)(tannins)4.5%-5.8%,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

      ,即維生素 C)121。7mg%-139.3mg%
      ,胡蘿卜素(carotene)0.4%-1.5mg%,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es)0.5%-2.8%和精油(essential oil)[1]
      。黃酮類化合物為紫黃素-7-O-β-D-葡萄糖甙(butin-7-=O-β-D-glucoside)
      ,異奧卡O-β-D-葡萄糖(isookanin-7-O-β-D-glucoside)
      ,槲皮甙(quercitrin)
      ,硫黃菊甙(sulfurein),海生菊甙(maritimetin)[2]

      性味 : 味苦

      ;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活血;利血
      ;利尿
      。主腹瀉
      ;痢疾
      ;咽喉腫痛;跌打損傷
      ;風(fēng)濕痹痛;癰腫瘡毒
      ;小便淋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6-15g。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

      ,性平
      。有清熱解毒,活血利尿的功能
      。用于腹瀉痢疾、咽喉腫痛
      、跌打損傷
      、風(fēng)濕疼痛、癰腫瘡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9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
      ,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
      。宰羊時
      甲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