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ù Dōu Lè Xīn
出處 : 《本草求原》
來源 : 為露兜樹科植物露兜樹的葉芽。
性味 :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寒。"②《本草求原》:"甘平,微寒。"
功能主治 : 清熱,涼血,解毒。治麻疹,發(fā)斑,丹毒,暑熱癥,牙齦出血,惡瘡,爛腳。①《生草藥性備要》:"消風,散熱毒瘡,止血生肌,同白豆捶爛敷患處。"②《本草求原》:"涼血,止血,生肌,散熱毒。治麻疹、斑、丹、惡瘡。"③《陸川本草》:"治心肺熱,心躁,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遠年爛腳有蟲:路兜竻心,和黃豆搗爛敷之。蟲山即愈。(《嶺南采藥錄》)②治潰瘡有腐骨:路兜竻薳搗爛敷患處,能拔出之。(《嶺南采藥錄》)③清心退熱,止煩躁:路兜芳心一兩,赤小豆一兩,燈心草三扎,竹卷心十五條。水煎服。(《陸川本草》)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ù Dōu Lè Xīn
英文名 : leaf bud of Thatch screwpine
出處 : 出自《本草求原》。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露兜樹科植物露兜樹的嫩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采收和儲藏:春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喜生于村旁、路邊、山谷、溪邊及濱海地區(qū)。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露兜樹,常綠分枝灌木或小喬木,常具氣生根。葉簇生于枝頂,革質(zhì),帶狀,長約1.5m,寬3-5cm,頂端漸狹成一長尾尖,邊緣和背面中脈上有銳刺。雄花序由數(shù)個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無總花梗;佛焰苞長披針形,近白色,長12-26cm,寬1.5-4cm,先端尾尖;雄花芳香,雄蕊常為10余枚,多可達25枚,著生于長達9mm的花絲束上,呈總狀排列;雌花序頭門面,單生于枝頂,圓球形;佛焰苞多數(shù),乳白色,長15-30cm,寬1.4-2.5cm,邊緣具疏密相間的細鋸齒;心皮5-12枚合為1束,中下部聯(lián)合,上部分離,5-12室,每室有1粒胚珠。聚花果大,向下懸垂,由40-80個核果束組成,幼果綠色,成熟時橘紅色?;ㄆ?月,果期9-10月。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性味 : 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涼血;解毒。主感冒發(fā)熱;中暑;單麻疹;發(fā)斑;丹毒;心煩尿赤;牙齦出血;陰囊濕疹;瘡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8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遠年爛腳有蟲:路兜力心,和黃豆搗爛敷之。蟲出即愈。(《嶺南采藥錄》)②治潰瘡有腐骨:路兜力蓬搗爛敷患處,能撥出之。(《嶺南采藥錄》)③清心退熱,止煩躁:路兜力心一兩,赤小豆一兩,燈心草二扎,竹卷心十五條,水煎服。(《陸川本草》)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消風,散熱毒瘡,止血生肌,同白豆捶爛敷患處。2.《本草求原》:涼血,止血,生肌,散熱毒。治麻疹、斑、丹、惡瘡。3.《陸川本草》:治心肺熱,心躁,小便黃赤。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63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雷蘑
下一篇: 露兜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