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ù Tāi
來源 : 為鹿的干燥胎兒 性味 : 甘,溫。 功能主治 : 補血,益精。用于腎虛精虧 用法用量 : 多配成丸劑或膏劑服用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Lù Tāi 出處 : 《本草新編》 來源 :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胎盤及胎盤。將妊娠母鹿剖腹 生境分布 : 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 性狀 : 干燥的鹿胎 炮制 : 將鹿胎以酥油炙至黃脆,研成細(xì)末。 歸經(jīng) : 《四川中藥志》:"入肝、腎、心三經(jīng)。" 性味 : 甘咸,溫。①《本經(jīng)逢原》:"甘,溫,無毒。"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咸,無毒。" 注意 : 《四川中藥志》:"上焦有痰熱,胃中有火者忌。" 功能主治 : 益腎壯陽,補虛生精。治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①《本草新編》:"健脾生精,興陽補火。"②《青海藥材》:"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虛、血寒,久不生育。"③《四川中藥志》:"能補下元,調(diào)經(jīng)種子。治血虛精虧及崩帶。"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入丸散,2~5錢;鮮胎可煮汁熬膏。 復(fù)方 : ①治虛損勞瘵:鹿胎(去穢,煮爛),熟地八兩(人乳、粉山藥各一兩,拌蒸九次),菟絲子十兩(酒煮),杞子八兩(乳浸),制過首烏十兩(乳浸,日曬夜露九次),金石斛六兩(酒炒),巴戟肉五兩(酒炒),黃芪(酥炙)五兩,人參四兩。黃蒿膏丸。(《沈氏尊生書》鹿胎丸)②治陰虛崩帶,種子:鹿胎 各家論述 : ①《本草新編》:"世人有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ù Tāi 英文名 : Deer Fetus, Sika Fetus, Red Deer Fetus 出處 : 出自《本草新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侗窘?jīng)逢原》:鹿胎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胎獸或胎盤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于混交林 原形態(tài) : 1.梅花鹿,體長約1.5m左右 性狀 : 性狀鑒別(1)梅花鹿胎,鮮胎呈腎狀或束狀 炮制 : 將鹿胎以酥油炙至黃脆,研成細(xì)末。 歸經(jīng) : 肝;腎;心經(jīng) 性味 : 味甘;咸;性溫 注意 : 《四川中藥志》:上焦有痰熱,胃中有火者忌。 功能主治 : 溫腎壯陽;補血生精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入丸、散,6-15g;鮮品可煮汁熬膏。 復(fù)方 : ①治虛損勞瘵:鹿胎(去穢,煮爛),熟地八兩(人乳、粉山藥各一·兩,拌蒸九次),菟絲子十兩(酒煮),杞子八兩(乳浸),制過首烏十兩(乳浸,日曬夜露九次),金石斛六兩(酒炒),巴戟肉五兩(酒炒),黃芪(酥炙)五兩,人參四兩。黃蒿膏丸。(《沈氏尊生書》鹿胎丸)②洽陰虛崩帶,種子:鹿胎、當(dāng)歸、構(gòu)把、熟地。紫訶車、阿膠,為丸劑服,(《四川中藥志》) 各家論述 : 1.《本草新編》:世人有麋。鹿合而成膏,以治陰陽之虛則可耳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6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鹿胎
《中華本草》:鹿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