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B,中藥,白魚尾果" />
拼音注音 : Bái Yú Wěi Guǒ
出處 : 《閩東本草》
來源 : 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果實(shí) 功能主治 : 治小兒蛔疳。 用法用量 : 白魚尾果一兩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飯,連服三至四次。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ái Yú Wěi Guǒ 出處 : 出自《閩東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醉魚草科植物亞洲醉魚草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uddleja asiatica Lour.采收和儲(chǔ)藏:3-12月采收成熟的果實(shí),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村邊、溪旁或山坡灌等地。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直立小灌木 性味 : 苦;性平 功能主治 : 驅(qū)蟲消腫。主小兒蛔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疳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30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77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白魚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