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há Shù
別名 : 楓荷桂[廣東]、獨腳樟、天鵝楓、梓木[江西]
來源 : 為樟科檫木屬植物檫樹Sassafras tzamu Hemsl. [Pseudosassafras tzamu Lecomte; P. laxiflora (Hemsl.) Nakai],以根、樹皮及葉入藥。秋后采集,曬干。
性味 : 甘、淡,溫。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逐濕,活血散瘀。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扭挫傷;外用治刀上出血。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Chá Shù
別名 : 蔡木(《植物名實圖考》),獨腳樟、半楓樟、楓荷桂(《廣西藥植名錄》),天鵝楓(《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出處 :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 為樟科植物檫木的根或莖、葉。
生境分布 : 分布江蘇 原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達35米。幼時樹皮黃綠色,平滑,老則變灰褐色,有縱裂;幼枝有毛,后漸脫落。葉互生,或聚生于枝端;葉片闊卵形至橢圓形,全緣或上部2~3裂,長10~22厘米,寬4~1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有時兩側(cè)不對稱,近基部通常有3出脈,下面幼時有毛,后脫落;葉柄長1.5~5厘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揮發(fā)油 性味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 功能主治 : 治風(fēng)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復(fù)方 : ①治半身不遂:檫樹根皮(去栓皮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há Shù 別名 : 獨腳樟 英文名 : Root of Common Sassafras 出處 :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檫木的根或莖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疏林或密林中 原形態(tài) : 檫木 栽培 : 1.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 化學(xué)成分 : 檫木根中含右旋D-芝麻素(D-sesam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辛 注意 : 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復(fù)方 : ①治半身不遂:檫樹根皮(夫栓皮,酒炒)一兩。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②治扭挫傷筋: 擦樹皮或根或葉,加蛇葡萄根搗爛,拌和酒糟,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③治腰肌勞損,腰腿痛 各家論述 : 《廣西藥植名錄》:根:治胃病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96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檫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