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án Gǎo Qiánɡ
別名 : 楠木根(《南寧市藥物志》),大疳根(《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 《嶺南采藥錄》
來源 : 為樟科植物潺槁樹的根、根皮或樹皮、葉、種子。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山野疏林或灌叢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潺槁樹,又名:潺槁木姜、厚皮楠、香膠木、山膠木、青桐膠 藥理作用 : 果實中的揮發(fā)油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治痢疾,腸炎,風(fēng)濕骨痛,腮腺炎,乳腺炎,瘡癤。①《嶺南采藥錄》:"治惡毒大瘡,剝?nèi)∑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根:煎湯 復(fù)方 : ①治腸炎腹瀉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án Gǎo Qiánɡ 別名 : 大疳根、潺槁木姜 英文名 : Root or bark of Gluey Litse,Gluey Bark Litse, Pond Spice 出處 : 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潺槁樹的樹皮、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緣 原形態(tài) : 潺槁樹 栽培 : 1.生物學(xué)特性 喜亞熱帶氣候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有柚皮甙(naringin),紫云英甙(astragalin),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rhamnoside),山柰酚-7-葡萄糖甙(kaempferol-7-glucoside),蹄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鞣質(zhì)(tannin)。樹皮含有水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 藥理作用 : 果實中的揮發(fā)油,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特異作用,與氯丙嗪相似:予大鼠腹腔注射其乳化劑0.15-0.3g/kg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性味 : 苦;甘;性涼 功能主治 : 拔毒生肌止血;消腫止痛;。主瘡癤癰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復(fù)方 : ①治腸炎腹瀉,跌打損傷,腮腺炎,癰瘡:潺槁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②治瘡癤,乳腺炎初起:潺槁樹皮、葉搗敷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 1.《嶺南采藥錄》:治惡毒大瘡,剝?nèi)∑涓ぃ瑩v爛敷之。2.《南寧市藥物志》:皮、葉:拔毒生肌,搗溶敷瘡瘍;根:內(nèi)服治久痢。3.《廣西藥植名錄》:根:治風(fēng)濕骨痛,小兒疳積。根皮:駁骨,消腫,止痛。種子:治瘧疾。4.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濕熱,消腫毒。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9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殘槁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