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金匱要略·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
張仲景是中醫(yī)大家
人體唯有五臟元真通暢,才能陰陽和調(diào)以及生理活動正常
元真可理解為真氣或者元氣,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言: “真氣又名元氣
其精髓可大體概括為:人體在正常生理情況下
從氣、水
、血的角度對疾病的表述最具代表性當屬《金匱要略》的“水氣病”篇。水氣病除了風水、皮 水、正水、石水的分類外,還有氣分從人體病理上表現(xiàn)
,可將陰陽的失調(diào),氣滯、水 停、血瘀看作基本病機。因此,行氣、利水、化瘀,調(diào)和陰陽也就被看作治病處方的基本治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調(diào)氣
初病在氣
在用藥上
,根據(jù)元真壅滯的程度與部位,合理組方和用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另外
調(diào)水
繼病在水
由于氣
《金匱要略》中有咳嗽上氣、胸痹心痛
、嘔吐等病,可表現(xiàn)為咳、喘《金匱要略》中化痰之劑
調(diào)血
久病入絡,治當活血祛瘀
因瘀血為元真不通所表現(xiàn)的最后階段
《金匱要略》瘀血病篇中不列具體方藥
,即疾病到了這一層次,實在難以用幾張方子來概括,而應將化瘀之法融于各病的治療中,緩緩圖效。如治療瘧病的鱉甲煎丸,在化瘀軟堅的同時,又用了行氣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當歸川芎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