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四首)
主產(chǎn)后虛冷心痛方∶羊肉(三斤) 桂心(四兩) 當(dāng)歸 干姜 甘草(炙,各二兩) 吳茱萸 人參 芎干地黃(各二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肉,取汁五升,去肉納藥,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一方有桔梗三兩。)
主產(chǎn)后心痛,此大寒冷所為方∶蜀椒(二合,汗,去目,閉口者) 當(dāng)歸 半夏(洗,去滑) 桂心 甘草(炙) 茯苓人參(各二兩) 芍藥(三兩) 蜜(一升) 生姜汁(五合)
上一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椒令沸,然后納藥,煮取二升半,去滓,納姜汁及蜜,復(fù)煎取一升半,一服五合,漸加至六合盡,勿吃冷食,佳。
(一云大巖蜜湯)∶干地黃 當(dāng)歸 獨活 芍藥 細辛 桂心 干姜 小草 甘草(炙,各三兩) 吳茱萸(一升)
上一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用蜜五合)
主產(chǎn)后心痛,此大寒冷所為方∶芍藥 桂心(各三兩) 當(dāng)歸 半夏(洗,去滑) 茯苓(各二兩) 蜀椒(二合,汗)生姜汁(五合) 蜜(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納姜汁及蜜,復(fù)煎取二升五合,一服五合,漸加至六合,其服藥每相去一炊久再服,忌冷食。
目錄1拼音2《何氏濟生論》卷三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通天飲子的用法用量2.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通天飲子 1拼音 tōng tiān yǐn zǐ
2《何氏濟生論》卷三
古籍中的通天飲子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針灸上取孔穴法第一]頭上第二行六穴第三 星一寸半。承光在五處后一寸。不灸(一云一寸半)。通天在承光后一寸半。絡(luò)卻在通天后一寸半。玉枕在絡(luò)卻后...
《醫(yī)宗金鑒》:[外科卷下骨度尺寸]頭部主病針灸要穴歌03 條文:上星通天主鼻淵,瘜肉痔塞灸能痊,兼治頭風(fēng)目諸疾,炷如小麥灼相安。注:[1]上星、通天二穴,主治...
《新修本草》:[卷第十五【獸中】]犀角 、交州、寧州諸遠山。犀有二角,以額上者為勝,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縷,直上至端,此至神驗?;蛟剖撬?..
《海藥本草》:[獸部卷第四]100.犀角 屑了,以紙裹于懷中良久,合諸色藥物,絕為易。又按通天犀,胎時見天上物命過,并形于角上,故云通天犀也。...
《針灸甲乙經(jīng)》:林序
【答案】:B
《外臺秘要》唐·王燾編撰。成書于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全書22卷,全書分1104門,載方6743首。內(nèi)容涉及臨床各科,主要有傷寒、天行、溫病、瘧疾、霍亂、心腹痛、痰飲、消渴、積聚、骨蒸、中風(fēng)、虛勞、腳氣、水腫、癰疽、痢疾、淋疾、雜病、金瘡、麻風(fēng)、婦人病、小兒病以及灸法、蟲獸等篇章。本書采摭古方,廣博而實效,并收集許多民間單方驗方,記載其療效和應(yīng)用范圍。在用藥方面,重視某些藥物的特異療效,如常山、蜀漆(常山苗)治瘧,動物肝臟治雀目(夜盲癥)等。并匯集了唐代以前多種治法,如灸法、浴法、通便法、導(dǎo)引法等。此外,對結(jié)核病、中風(fēng)、奔豚、天花、霍亂、腳氣等病癥的記述甚為細致。故此題應(yīng)選B。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11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千金翼方卷第八·婦人四,崩中第一
下一篇: 千金翼方卷第七·婦人三,淋渴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