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木部(01)
柏釋名側(cè)柏。氣味柏實:甘、平、無毒。
柏葉:苦、微溫、無毒。主治柏實:平肝潤腎。延年壯神。用柏實曬干,去殼,研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加松子仁等分,以松脂和丸服。又方:加菊花等分,以蜜和丸服。又方:用柏子仁二斤,研為末,泡酒中成膏,加棗肉三斤,白蜜、白術(shù)末、地黃末各一斤,搗勻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一丸,一日三服。老人便秘。用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加蜜、蠟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飯前服,少黃丹湯調(diào)下。一天服二次。腸風下血。用柏子十四個,捶碎,貯布袋中,加入好酒三碗,煎至八成服下。小兒驚明 腹?jié)M,大便青白色。用柏子仁研為還想,溫水落石出調(diào)服一錢。柏葉:中風(涎潮口噤,語言不出,手足垂 )。用柏葉一把去枝,蔥白一把連根研如泥,加酒一程式,煎開多次后溫服?;魜y轉(zhuǎn)筋。用柏葉搗爛裹腳上,另外再煎汁淋洗。吐血。用青柏葉一把、干姜二片、阿膠一挺(炙),加水二升,煮成一程式,去渣,另加馬通汁一升,再合煎為一升,濾過,一次服下。鼻血不止。用柏葉、榴花,共研為末,吹入鼻中。尿血。用柏葉、黃連焙過,研細,酒送服三錢。大腸下血。用柏葉燒存性,研為還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月經(jīng)不斷。用側(cè)柏葉(炙)、芍藥等分,每取三錢,加水、酒各半煎服。對未婚婦女,用側(cè)柏葉、木 (炒至微焦),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湯火傷。用柏葉生搗涂搽,二、三日后,止痛滅瘢。大麻風(眉發(fā)脫落)。有側(cè)柏葉九蒸九曬后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至十丸。白天服三次,晚間服一次。百日之后 ,眉中可再生。頭發(fā)不生。用側(cè)柏葉陰干研末,和麻油涂搽。附方側(cè)柏葉是一味治療各種出血病癥的藥。近年來發(fā)現(xiàn)本品又有止咳祛痰的功效。臨床上已用于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圖片
點擊
放大
松釋名松膏、松肪、松膠、松香、瀝青。氣味松脂:苦、甘、溫、無毒。
松節(jié):苦、溫、無毒。
松葉:苦、溫、無毒。
松花:甘、溫、無毒。主治關(guān)節(jié)酸疼。用松脂三十斤,煉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煉酥三升,攪稠。每天清晨空心服一匙。一天服在次。服藥期間,以面食為好。忌食血腥、生冷、酸物。百日病愈。肝虛目淚。用煉過的松脂一斤、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頻飲。婦女白帶。用松香五兩、酒二升,煮干,搗爛,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送下。風蟲牙痛。把松脂在滾水中泡化,漱口,痛即止。齲齒有孔。有棉裹松脂塞孔中。久聾不聽。用煉松脂三兩,巴豆一兩,和搗成丸,薄棉裹定塞耳中,一天二次。一切腫毒。用松香八兩、銅青二錢、蓖麻仁五錢,同搗作膏,攤貼患處。疥癬濕瘡。有松香研為末,加輕粉少許,先以油涂瘡上,再撒上藥末。幾次即見效。陰事宜濕癢。用松香末卷入紙筒內(nèi),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令紙筒燃燒滴油,取油搽患處。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處洗凈。松節(jié):關(guān)節(jié)風痛。用松節(jié)(按:即松的莖干上的瘤狀節(jié))泡酒,每服一俁,一天服五、六次。轉(zhuǎn)筋攣急。用松節(jié)一兩,銼細,加乳香一錢,慢火炒焦,出火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熱木瓜酒調(diào)下。風熱牙痛。有油松節(jié)如棗大一塊,切碎,加胡椒七個,浸熱酒中,乘熱再加飛過的白礬少許,即取以漱口,一、五次后見交。又方:用松節(jié)二兩、槐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煎湯漱口,熱漱冷吐。反胃吐食。用松節(jié)煎酒細飲。跌撲傷損。用松節(jié)煎酒服。松葉:預(yù)防瘟疫。有松葉切細,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能防時疫。中風口邪。有箐松葉一斤,搗成汁,放酒中浸兩宿,又在火旁取溫一宿,初服半升,漸加至一升,以頭面出汗為度。關(guān)節(jié)風痛。用松葉搗汁一升,在酒在升中浸七日,每服一合。一天服三次。腳氣風瘡。用松葉六十斤,銼細,加水四石,煮成五斗,和米五斗照常法釀酒。七日后,取酒飲,以醉為度。風牙腫痛。有松葉一把、鹽一合、酒二升,共煎含漱。大風惡瘡。用松葉二斤、麻黃(去節(jié))五兩,銼細,泡酒二斗中。幾日后,每次溫服一小碗,服至見效為止。陰囊濕癢。用松葉煎湯多洗。松花: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附方圖片
點擊
放大
杉釋名杉、沙木。氣味杉材:辛、微溫、無毒。主治腳氣腫滿。用杉木節(jié)一升、桔葉(切細)一升(無葉可用皮代)、大腹檳榔大一枚(連子打碎),童便三升,共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若初服即見效。則不必再服。此方名“杉木湯”。臁瘡黑爛。用多年老杉木節(jié),燒灰,麻油調(diào)勻,布包貼患處,數(shù)次即愈。肺胸痰滯。用杉木悄一兩、皂角(去皮,酥炙)三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四次,小兒陰腫。用老杉木燒灰,加膩粉,調(diào)清油敷涂。杉皮:刀傷、湯火傷。取老樹皮燒存性,研末敷搽?;蛘{(diào)雞蛋清涂搽。
杉葉:風蟲牙痛(同芎 、細辛煎酒含漱)。附方圖片
點擊
放大
秦皮釋名石檀、盆桂,苦樹、苦櫪。氣味(皮)苦、微寒、無毒。主治赤眼生翳。用秦皮一兩,加水一升半煮成七合,澄清后,每日煎溫洗眼。此方中亦可加滑石、黃連等分。眼睛突然腫痛。用秦皮、黃連各一兩,苦竹葉半升,加水二升半,煮成八合,飯后溫服。眼長挑針。用秦皮銼細,和沙糖水同煎,調(diào)大黃末一錢服,微瀉見效?!把《嗄辍S们仄?、鼠尾草、薔薇根等分,水煎,去渣,再煎濃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六丸,一天服二次。亦可煎服。附方圖片
點擊
放大
桂釋名筒桂、小桂。氣味(皮)辛、溫、無毒。主治養(yǎng)精神,和顏色。附方圖片
點擊
放大
道醫(yī)學(xué)
本草綱目?木部?蘇方木原文及翻譯,本草綱目?木部?蘇方木原文及翻譯
本草綱目·木部·蘇方木原文及翻譯
木部·蘇方木
作者:李時珍
釋名
蘇木。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產(chǎn)后血暈。用蘇木三兩,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產(chǎn)后氣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和蘇木二兩,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參末一兩服下。極效。
破傷風。用蘇木末三錢,酒送服。此方名“獨圣散”。
腳氣腫痛。用蘇木、鷺鷥藤,等分銼細,加定粉少許,水煎,先熏后洗。
偏墜腫痛。用蘇木二兩、好酒一壺同煮,頻頻飲服。
刀傷指斷。用蘇木末包敷,外層再用蠶繭裹牢。幾天后斷處即接合。
文言文翻譯
漢書原文及翻譯
本草綱目?木部?龍腦香原文及翻譯,本草綱目?木部?龍腦香原文及翻譯
本草綱目·木部·龍腦香原文及翻譯
木部·龍腦香
作者:李時珍
釋名
片腦、羯婆羅香。膏名婆律香(按:即現(xiàn)在通稱的冰片)。
氣味
辛、苦、微寒、無毒。
主治
目翳。用龍腦末一兩,每天點眼三至五次。
風熱上攻頭目。用龍腦末半兩、南蓬砂一兩,頻繁 兩鼻孔中。
頭腦疼痛。用龍腦香一錢,卷紙中作成捻子,燒煙熏鼻,吐出痰涎好愈。
風熱喉痹。用燈心一錢、黃蘗五分,并燒存性,白礬七分(煅過)、龍腦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二分,吹入喉中患處,有奇效。
中風牙閉。用龍腦香、天南星,等分為還想,每服二、三分,擦牙二、三十遍,口即可開。
牙齒疼痛。用龍腦香、朱砂不各少許擦牙,痛即止。
內(nèi)外痔瘡。用龍腦香一、二分,加蔥汁化勻涂搽。
文言文翻譯
漢書原文及翻譯
本草綱目?木部?梔子原文及翻譯,本草綱目?木部?梔子原文及翻譯
本草綱目·木部·梔子原文及翻譯
木部·梔子
作者:李時珍
釋名
木丹、越桃、鮮支。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鼻血。用山梔子燒灰吹入鼻中。屢試皆效。
小便不通。用梔子仁十四個、獨頭蒜一個、鹽少許,俁搗爛貼臍上及陰囊,過一會即通。
血淋澀痛。用生梔子不、滑石等分,蔥湯送服。
下瀉鮮血。用梔子仁燒灰,水送服一匙。
熱毒血痢。用梔子十四枚,去皮,搗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療效顯著。亦可用水煎服。
臨產(chǎn)下簡。用梔子燒過。研為末,米湯送服三錢。若上焦熱,則連殼用。
熱水腫。用梔子燒過,研為末,米湯送服三錢。若上焦熱。則連殼用。
霍亂轉(zhuǎn)筋,心腹脹滿,吐瀉不得。用梔子十幾枚,燒過,研為末,熟酒送服。
胃脘火痛。用大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飲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復(fù)發(fā),還要加服玄明粉一錢,才能止痛。
熱病食勞復(fù)(按:指熱病之后因飲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舊病復(fù)發(fā))。用梔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須出微汗為好。
小兒狂躁(蓄熱在下,身熱狂躁,昏迷不食)。用梔子仁七枚、豆豉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來腸秘。用山梔子七個,鉆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黃不三錢,溫服。
風痰頭痛。用梔子末和蜜濃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用梔子搗爛和水涂搽。
眉中練癬。用梔子燒過,研為末,調(diào)油敷涂。
傷折腫痛。用梔子、白面同搗爛,敷涂痛處,甚效。
湯燙火燒。用梔子末和雞蛋清調(diào)濃敷涂。
文言文翻譯
漢書原文及翻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25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本草綱目菜部(07)在線閱讀_作者:···
下一篇:
本草綱目果部(03)在線閱讀_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