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多見于睡眠醒后
,頸部肌肉一側(cè),(或兩側(cè))緊張痙攣本病發(fā)生后應注意休息
,積極配合使用針灸或按摩等各種調(diào)養(yǎng)方法。而關鍵還是要改變一些不良習慣,睡枕高低要適當(一般為10~12厘米高,以仰臥時頸部自我感覺無不適感為宜),養(yǎng)成良好睡姿,無論仰臥或側(cè)臥都應使睡枕支托住肩部。同時要注意局部保暖,避免感受風寒。另外,需持續(xù)低頭工作者,要注意每工作一段時間后抬頭四顧,或自我按摩頸項部肌肉,以消除肌緊張。有落枕病史患者尤其要注意以上幾點,避免形成習慣性落枕。采用自我暗示方法。認為自己頸項部經(jīng)絡通暢
,供血充足,椎間盤堅韌有彈性,痙攣的肌肉逐漸放松、緩解,疼痛漸漸減退1.毫針刺法
(1)取穴:風池、肩井
(2)方法:每次取3~4穴及1~2個壓痛點
,直刺進針(注意肩井可平刺,不可進針太深)。采用強刺激手法,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捻動1次,留針及捻轉(zhuǎn)針體時囑患者配合緩慢地轉(zhuǎn)動頸部。每日治療1次,一般2~3次即可治愈。2.溫針灸法
(1)取穴:風池
、外關、肩井、天宗穴。(2)方法:先以毫針刺穴,捻轉(zhuǎn)瀉法
。然后用艾絨搓成0.8厘米直徑的小球狀,附著于針柄上端,點燃施灸,每穴5壯,每壯中間可間隔1~2分鐘,以免灼熱難忍。最后捻轉(zhuǎn)針柄,拔針即可。施術過程中囑患者配合轉(zhuǎn)動頸部,先向健側(cè)后向患側(cè),緩慢進行。3.梅花針打刺法
(1)取穴:風池
、外關、肩(2)方法:中度刺激
4.火罐療法
(1)取穴:肩外俞
(2)方法:患者俯臥位
,用酒精閃火法置罐于穴位上,留罐20分鐘,每日1~2次。(1)準備手法:患者坐位
。按壓合谷、陽溪、陽谷、曲池、小海、中府、極泉穴各半分鐘。陽溪、陽谷兩穴可用拇、食指同時對按,曲池、小海兩穴也可同時對按,并輔以腕、肘關節(jié)的被動屈伸活動。按壓極泉穴可以左手持握患側(cè)上肢腕部,右手拇指采取壓放結(jié)合的手法,一壓一放(2)治療手法:首先按壓天鼎穴半分鐘,再以拇指按壓缺盆穴
術者左手放于患者頭頂,使頭向患側(cè)偏斜
術者立于患者背后
術者立于患者健側(cè)后外方,左手扶于患者頭頂推向患側(cè)
每日按摩1次
落枕洗方:伸筋草、海桐皮
用法:上藥放臉盆中
頸部體操,由4節(jié)組成
(1)第1節(jié)
(2)第2節(jié)
(3)第3節(jié),頸部伸展運動
(4)第4節(jié)
,頸部回旋運動。姿勢同前。頭頸先向左作小回旋,再向右做小回旋,各4次。繼續(xù)左右各做大回旋轉(zhuǎn)側(cè)各4次。注意回旋運動時用力須緩慢、均勻,不宜過快、過猛。本法可于病中及病愈后施行
。堅持運動,對于加強頸項肌肉力量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32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