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臨床較多見
萎縮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甚至鼻甲骨質(zhì)萎縮的疾病,表現(xiàn)為鼻腔粘膜干燥
,嗅覺明顯減退,伴頭痛、鼻塞、鼻出血,并散發(fā)出臭氣,又稱臭鼻癥過敏性鼻炎是對花粉
鼻粘膜血管豐富
鼻炎患者除一般對癥治療外
,可根據(jù)發(fā)病性質(zhì),選用下列方劑進行調(diào)養(yǎng)。(1)黃芪30克
,白術(shù)12克,防風(fēng)10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杭菊12克,甘草8克,蒼耳子12克,辛荑花12克,白芷12克,木通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2)蒼耳子15克
,薄荷6克,路路通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適合過敏性鼻炎)。(3)蒼耳子9克
,辛荑花9克,石菖蒲9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適合萎縮性鼻炎)。(4)蒼耳子30克
,紅糖30克。將蒼耳子用鐵鍋炒黃研碎1.針刺法
取印堂、合谷
、迎香、鼻穿、四白穴,每日或隔日1次。合谷穴應(yīng)強刺激。2.穴位注射法
用復(fù)合維生素乙注入印堂
、迎香、合谷,每次選用1穴(兩側(cè)),每穴注0.2~0.5毫升。3.耳針法
在耳部的“內(nèi)鼻”
、“腎上腺”、“內(nèi)分泌”等區(qū)找敏感點,尋到有效刺激點后,可埋針1周。有效經(jīng)穴:上星
、迎香、印堂、曲池、手三里、合谷、風(fēng)池、風(fēng)門。局部涂少許活血潤滑膏,用刮痧板在以上部位,除印堂、迎香穴外,適度用力,出痧為好。印堂、迎香二穴以適度點壓按摩為好。刮痧后飲一大杯溫開水。1日2~3次臨床常用熱敷、電透熱
(1)白芷10克
(2)鮮鵝不食草30克
(3)牡丹皮150克
。將藥用清水浸泡1天,蒸溜成200毫升,成全乳白色液。取藥液滴鼻,每日3次(宜于過敏性鼻炎)。(4)香油10克
,冰片少許(研細未)。二藥和勻滴鼻,每日2~3次(宜于萎縮性鼻炎)。(5)如鼻堵嚴(yán)重
,影響呼吸時,可在鼻腔抹少許風(fēng)油精,以減輕鼻炎患者除在飲食上要注意少食辛辣
、煙酒,還可適當(dāng)選用食療方進行調(diào)理(1)辛荑花15克
(2)側(cè)柏葉30克
(3)菊花10克,梔子花10克
(4)黃芪50克,蓮子50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34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