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少沖,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少府,在手小指大節(jié)后陷者中,直勞宮。
(大節(jié),一作本節(jié))。神門,在掌后銳骨端陷者中。陰,在掌后動脈中,去腕半寸,手少陰、也。通里,在腕后一寸,手少陰絡別走太陽。靈道,在掌后一寸半。少海,在肘內廉節(jié)后陷中。極泉,在腋下筋間動脈入骨。
●:.com
凡修此法者,須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不得愧立于天地之間。若有違者而修此法,葵花派門人共殺之。
法曰: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跡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成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治訓,未嘗有行不由送,出不由產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而命世奇杰,時時間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案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力絡,其案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故邪中于項,因逢其身之虛,其人深,則隨眼系以入于腦,入手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
陰極在六,何以言九。太極生兩儀,天地初刨判。六陰已極,逢七歸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陰之清純,寒之淵源。
天下武功以練氣為正,浩然正氣,原為天授,惟常人不善養(yǎng)之,反以性伐氣,武夫之患,在性暴、性驕、性酷、性賊。暴則神擾而氣亂,驕則真離而氣浮,酷則喪仁而氣失,賊則心狠而氣促,此四者皆是截氣之刀鋸。舍爾四性,返諸柔善,制汝暴酷,養(yǎng)汝正氣,鳴天鼓,飲玉漿,蕩華池,叩金梁,據而行之,當有小成。
當令丹田常如空箱,恒似深谷,空箱可貯物,深谷可容水。若有內息,散之于任脈諸穴 丹田有氣,散之任脈,如竹中空,似谷恒虛 丹田內息,散于四肢,膻中之氣,分注八脈
凡習點穴術者,須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氣血調和,陰陽平衡,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體皆健壯。若氣血失調,則死機潛伏,垂危欲絕。故須頻練體肢,使陰陽平衡,氣血暢通,骨壯筋柔,全身力宏,益壽延年。
氣與血,為人生養(yǎng)命之源,循行全身,永無靜止。而經行之道,亦有壹定之規(guī),經行之時,亦有壹定之序,絲毫不爽,皆有所現。人身十二經三百六十五穴。氣血沿經絡循環(huán)壹周,氣血必經行壹度,其經行則以十二時為準。吾人若悉知比規(guī),施其點穴法,皆能效驗。攻者心破,守者心堅,常勝也。
習點穴法,必先識諸穴所在部位,后辨明其起止循經路線,還須知曉各穴位與臟腑、腦顱、氣血、五行、陰陽之依存、生克、制約之關系,方能沿其道漸而習悉之。無分春夏秋冬,無分生計貧富,無分暢阻順逆,苦恒久之,方能學到真功,練成絕技也。
十二經穴氣血流注解
壹曰手太陰肺經
穴歌:
手太陰肺十壹穴 中府云門天府訣 俠白尺澤孔最存
列缺經渠太淵涉 魚際少商如韭葉 左右二十二孔穴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中府,終于少商。
脈起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端。其支者,從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交手陽明也。多氣少血,寅時注此。
貳曰手陽明大腸經
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 陽溪偏歷溫溜長
下廉上廉手三裏曲池肘髎五裏近 臂臑肩颙巨骨當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號迎香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商場,終於迎香。
其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終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終,以交于足陽明也。此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受手太陰之交。
叁曰足陽明胃經
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下關頰車停 承泣四白巨髎經
地倉大迎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 氣戶庫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 關門太乙滑肉門
天樞外陵大巨存 水道歸來氣沖次 髀關伏兔走陰市
梁丘犢鼻足三裏 上巨虛連條口位 下巨虛跳上豐隆
解溪沖陽陷谷中 內庭歷兌經穴終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頭維,終于歷兌。
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huán)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fā)際至額顱;其支別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終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挾臍入氣沖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裏,下至氣沖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以交于太陰也。多血多氣,辰時氣血注此。
肆曰足太陰脾經
穴歌:
二十壹穴脾中州隱白在足大指頭大都太白公孫盛
商丘三陰交可求漏谷地機陰陵穴血?;T沖門開
府舍腹結大橫排腹哀食竇連天溪胸鄉(xiāng)周榮大包隨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隱白,終于大包。
脈起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后,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胻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氣,巳時氣血注此。
伍曰手少陰心經
穴歌:
九穴午時手少陰極泉青靈少海深
靈道通裏陰郄邃神門少府少沖尋
流注線:此壹經起於極泉,終于少沖。
脈起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俠咽,系目;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內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廉,循臂內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多氣少血,午時氣血注此。
陸曰手太陽小腸經
穴歌:
手太陽穴壹十九少澤前谷后溪數腕骨陽谷養(yǎng)老繩
支正小海外輔肘肩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風曲垣首
肩外俞連肩中俞天窗乃與天容偶銳骨之端上顴髎
聽宮耳前珠上走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少澤,終于聽宮。
脈起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貫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別者,別循頰上,抵鼻,至目內眥也。多血少氣,未時氣血注此。
柒曰足太陽膀胱經
穴歌:
足太陽經六十七睛明目內紅肉藏攢竹眉沖與曲差
五處上寸半承光通天絡卻玉枕昂天柱后際大筋外
大抒背部第二行風門肺俞厥陰四心俞督俞膈俞強
肝膽脾胃俱挨次三焦腎氣海大腸關元小腸到膀胱
中旅白環(huán)仔細量自從大抒至白環(huán)各各節(jié)外寸半長
上髎次髎中復下壹空二空腰髁當會陽陰尾骨外取
附分俠脊第三行魄戶膏肓與神堂噫嘻膈關魂門九
陽綱意舍與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續(xù)二十椎下秩邊場
承扶臀橫紋中央殷門浮郄到委陽委中合陽承筋是
承山飛揚踝附陽昆侖仆參連申脈金門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陰小指旁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睛明,終于至陰。
脈起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旅,絡腎屬膀胱;其支別者,從腰中下貫臀,入腘中;其支別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內,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多血少氣,申時氣血注此。
捌曰足少陰腎經
穴歌: 足少陰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鐘水泉通照海
復溜交信筑賓實陰谷膝內跗骨后以上從足走至膝
橫骨大赫聯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商曲石關陰都密
通谷幽門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壹步廊神封膺靈墟
神藏中俞府畢
流注淺:此壹經起于涌泉,終于俞府。
脈起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上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多氣少血,酉時氣血注此。
玖曰手厥陰心包絡經
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郄門間使內關對
大陵勞宮中沖侵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天池,終于中沖。
脈起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氣,戌時氣血注此。
拾曰手少陽三焦經
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陽關沖液門中諸旁陽池外關支溝正
會宗三陽四犢長天井清冷淵消樂臑會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風瘈脈青顱息角孫絲竹張
和膠耳門聽有常
流注線:此壹經起手關沖,終于耳門。
脈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至目銳眥。多氣少血,亥時氣血注此。
拾壹曰足少陽膽經
穴歌:
少陽足經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聽會上關頷厭集
懸顱懸厘曲鬢翹率谷天沖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邀
陽白臨泣目窗辟正營承靈腦空搖風池肩井淵液部
輒筋日月京門標帶脈五樞維道續(xù)居髎環(huán)跳風市招
中犢陽關陽陵穴陽交外丘光明宵陽輔懸鐘丘墟外
足臨泣地五俠溪第四指端竅陰畢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瞳子髎,終于竅陰。
脈起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目銳眥下大迎,合手少陽,抵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裏,出氣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多氣少血,子時氣血注此。
拾貳曰足厥陰肝經
穴歌:
壹十三穴足厥陰大敦行間太沖侵中封蠡溝中都近
膝關曲泉陰包臨五裏陰廉羊矢穴章門常對期門深
流注線:此壹經起于大敦,終于期門。
脈起大指聚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壹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腘內廉,循股,入陰中,環(huán)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裏,環(huán)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多血少氣,丑時氣血注于此。
點穴指要
習武點穴,必須熟知氣血經行之途徑,及按時流注入處。以上所論,僅十二經穴及十二時辰氣血循行流注線,不及于全身各穴。凡練點穴者,應知某時氣血流注于某經,其經之主穴又屬何處,依時辰相距之長短,不難推想而知其所在,此亦如遠行者計行程也。習點穴者,若單憑歌訣而誦或刻于腦而不靈其意識,不下苦恒之功探討研究,則壹無所知,難以成才也。所以練習此功者,不僅要熟知各經、各穴之部位,而且要對周身氣血循行之理亦作深奧之探討。然后合并而揣摩之,方能豁然貫通,無論何時何地出手點穴,發(fā)無不中,百戰(zhàn)百勝。
取穴歌訣:
點法必先通其取骨度分寸皆適應局部定寸若干份
長寬壹傷亦壹寸無分老幼或男女骨度分寸取穴存
壹二節(jié)間定壹寸指中橫寬亦寸半拇指首節(jié)定壹寸
皆用男女定全身悉知要害點穴位百擊百中功夫真
血頭行走穴道歌:
周身之血有壹頭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時遇穴若傷損
壹七不治命要休子時走在心窩穴丑時需向泉井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心巳風頭午時卻與中原會
左右蟾宮在未流風尾屬申屈井酉丹腎俱為戌時位
六宮直等亥時來不教亂縛斯為貴
又曰:
天門暈在地尾子不還鄉(xiāng)兩肋丟開手腰眼笑殺人
太陽并腦后倏忽命歸陰斷梁無接骨臍下急亡身
點穴練功指要:
葵花點穴法妙計威天下要得此真機先習運氣法
收氣聚氣海出手丹田發(fā)還需調四梢全身歸腦納
四兩撥千斤足彈山倒塌手推鐵墻倒妙在施氣法
莫望苦恒志練出血汗灑撥星伴日月暑寒時不差
子繼亥日來深夜指插沙三載穿墻壁五載石開花
十載劈碎石點穴才成家
十二時辰氣血所注之穴:
子時注人中丑時注天庭寅時注齊空卯時注大抒
辰時注太陽巳時注上倉午時注脈腕未時注七飲
申時注丹田酉時注四海戌時注下陰亥時注涌泉
十二時辰氣血流注歌:
寅時氣血注于肺卯時大腸辰時胃巳脾午心未小腸
膀胱申注酉腎注戌時包絡亥三焦子膽丑肝各定位
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髓會絕骨
血會膈俞骨會大序脈會太淵氣會膻中
五臟募穴歌:
中府肺之募巨厥心募栓期門肝募然章門脾募關
京門為腎募五募主命弦
此法共有五重,練成者即有無堅不摧之力,天下間未見有其匹敵,可謂上天入地唯我壹人獨尊。
第壹重訣曰:子午卯酉四正時,歸氣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盤,意隨兩掌行當中。意注丹田壹陽動,左右回收對兩穴。拜佛合什當胸作,真氣旋轉貫其中。氣行任督小周天,溫養(yǎng)丹田壹柱香??炻虾跞?,九陽神功第壹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時,找壹陰氣重的地方,最好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靜心絕慮,意守丹田,到壹陽初動之時,雙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氣沿督脈上行,任脈下歸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氣歸丹田后,雙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氣行兩掌。雙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對準氣海穴,右手掌心對準命門穴,真氣隨手式成螺旋狀貫入氣海、命門兩穴。匯于丹田內。如此意守下丹田壹柱香的時間。待此功練有壹定功力,能收發(fā)自如,有抗寒之功時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訣曰:極寒午時正,獨坐寒冰床。裸體面朝北,氣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開丹田門。寒氣螺旋入,收發(fā)當自如。合和匯丹田,落雪雪不化。縮如壹寒珠,雪落無化雪。擴為霧環(huán)身,九陰第二重。每日午時,找壹極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壹種玉、壹年四季都如寒冰壹樣)。今人練習可在冰或雪上練習,靜心絕慮,啟動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分別成螺旋狀入寒氣,吸壹柱香的時間后,關閉以上兩穴,丹田內有壹寒球再不停的旋轉,越轉越大,至到隔體三丈遠,收回。如此反復八十壹次,練到雪花落體而不化,放氣時雪花距體三尺不落為功成。
第三重訣曰:法如第二重,陰陽互相克。意在修罡氣,熱火不侵法。陽中求真陰,九陰第三重。每日子時,找壹極熱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練習坐在鐵板上,下面加火,應慢慢加熱,以不能忍耐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靜心絕慮,起動丹田寒氣防止熱氣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練寒氣用以抗熱量。此乃“真陽中求真陰”。
第四重訣曰:法如第三重,陰合陰為生。同為修罡氣,靜流極之法。以陰練真陰,九陰第四重。不拘時間,找壹靜止不動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靜心絕慮,水位不過脖子,運行丹田真氣用以抗水之壓力,其方法與第三重相同,待體入水,而衣不濕為成。然后找有流動河水中練,急流下練,而衣不濕為成。
第五重采氣訣曰:采氣不在氣,口閉雙目開。玄機在于目,神氣乾鼎聚。此法為增進內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內的精氣,主要是修煉雙眼,使雙眼在對敵時能求察分明,并有攝取敵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陽將出之際,站于高處,雙眼平視太陽,帶雙眼發(fā)熱時,意念太陽之氣由雙目吸入匯于上丹田,吸匯到壹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雙眼收回,如此反復。
運功后以右手食指點穴,出指可緩可快,緩時瀟灑飄逸,快則疾如閃電,但著指之處,分毫不差。當與敵掙搏兇險之際,用此指法既可貼近徑點敵人穴道,也可遠欺而近身,壹中即離,壹攻而退,實為克敵保身之無上妙術。然使用此指極耗精神,是以連續(xù)使用小則功力全失,大則性命不保。戒之,慎之。
醫(yī)學名人名言
1、醫(yī)病殼難,難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誤人匪淺。王肯堂【肯堂醫(yī)論卷中雜記】
2、夫醫(yī)者,非仁一愛一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楊泉【物理論】
3、醫(yī)學貴一精一,不一精一則害人匪細。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
4、醫(yī)不難於用一藥,而難於認證。溫載之【溫氏醫(yī)案咳嗽】
5、夫醫(yī)藥為用,一性一命所系,和扁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王叔和【脈經序】
6、蓋醫(yī)出于儒,非讀書明理,終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變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8、嘗思用一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將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敵;善用一藥者亦必深知藥一性一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9、醫(y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一精一。臨證游一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吳謙等【醫(yī)宗金鑒凡例】
10、世無難治之疾,有不善治之醫(y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遺書】
11、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yī)。陳夢雷
12、醫(y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zhàn)。倪士奇【兩都醫(yī)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庶可以為醫(yī)矣。王秉衡【重慶堂隨筆卷上論治案】
14、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張機【傷寒論原序】
15、大約心細則眼明,而理名則心細,多讀書辨證則理明識廣。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一】
16、醫(y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yī)。孫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17、夫醫(yī)藥為用,一性一命所系。王叔和【脈經序】
18、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發(fā),可不慎歟!劉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癥最忌服表藥】
19、夫醫(yī)誠難知,知之不一精一,則罪更甚于不知。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貫眾】
20、蓋醫(yī)學通乎一性一命,知醫(yī)則知立命。趙學敏【串雅內編緒論】
21、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y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為醫(yī)。陸九芝【世補齋醫(y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絕死于醫(yī),是有醫(yī)不若無醫(yī)也。學醫(yī)不一精一,不若不學醫(yī)也。吳瑭【溫病條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貴乎一精一一。張介賓【景岳全書論治篇】
24、醫(y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yī)之方最廣,廣則不能不小心。梁拓軒【癘科全書自序】
25、夫醫(yī)學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則在辯證,其次則在用一藥。理不明,證于何辨?證不辨,藥于何用?吳儀洛【本草從新原序】
26、夫醫(yī)官用一藥,如將帥之用兵。趙宜真【秘傳外科方總論】
27、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yī);醫(yī)不窮理,不可以用一藥。陳士鐸【洞天奧旨卷十六勸醫(yī)六則】
28、一人生死,關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吳尚先【理渝駢文續(xù)增略言】
29、學醫(yī)總須多讀書,多看各家書籍,自然腹中淵博,胸有準繩。張畹香【張畹香醫(yī)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脈弱者,不可發(fā)汗,汗則亡一陽一;尺脈弱者,不可發(fā)汗,汗則亡一陰一。程鐘齡
31、蓋醫(y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為之也。徐靈胎【醫(yī)貫砭卷上傷寒論】
32、學醫(yī)業(yè)者,心要明天地一陰一一陽一五行之理,始曉天時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吳謙等【醫(yī)宗金鑒運氣要訣】
33、疾有誤涼而得冷,證有是非而實非。差之毫厘,損其壽命。褚澄【褚氏遺書】
34、夫以利濟存心,則其學業(yè)必能日造乎高明;若僅為衣食計,則其知識自必終囿于庸俗。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華序】
35、醫(y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一精一,非一精一不能專。必一精一而專,始能由博而約。趙晴初【存存齋醫(yī)話稿序】
36、醫(yī)以濟世,術貴乎一精一。吳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術日以一精一,懷日以虛;名日以高,行日以謹。吳尚先【理渝駢文】
38、要在臨病之時,存神內想,息氣內觀,心不妄視,著意一精一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斷死決生,千無一誤。華佗【中藏經察聲色形證決死法】
39、良醫(yī)醫(yī)病,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無常形,醫(yī)無常方,藥無常品。順逆進退,存乎其時;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醫(yī)宗必讀用一藥須知內經之方法論】
41、學者非讀萬卷書,未可輕言醫(yī)。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五】
42、知針知藥,固是良醫(yī)。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針灸孔一穴一主對法】
43、醫(yī)雖小道,而一性一命攸關,敢不知慎!張介賓【景岳全書卷之三傳中錄京師水火說】
44、欲救人學醫(y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yī)則不可。徐廷祚【醫(yī)粹一精一言卷一胞以為懷】
45、知其淺而不知其深,猶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猶未知也。程國彭【醫(yī)學心悟】
46、臨病若能三思,用一藥終無一失。沈李龍【食物本草會纂病機賦】
47、病不可不察隱情,藥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兩都醫(yī)案北案】
48、凡讀古人書,應先胸有識見,引伸觸類,融會貫通,當悟乎書之外,勿泥乎書之中,方為善讀書人。顧儀卿【醫(yī)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程國彭
50、自古無不效之方,而世醫(yī)不識之病。孫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國,名醫(yī)活人,人貴于人有濟耳。郭靄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墜學之昏愚。乃博采群經。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53、所以志學之歲,馳百金而詢經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藥餌。孫思邈【千金翼方序】
54、醫(yī)者仁術,圣人以之贊助造化之不及,所貴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聶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學問無竅,讀書不可輕量也。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卷一眩暈】
56、乃知學不博而欲為醫(yī)難矣。張從正【儒門事親卷二攻里發(fā)表寒熱殊涂箋】
57、醫(yī)之臨病,勝于臨敵。懷遠【醫(yī)徹卷四醫(yī)箴療醫(yī)】
58、看方猶看律,意在一精一詳;用一藥如用兵,機毋輕發(fā)。李東垣【珍珠囊補遺藥一性一賦卷三】
59、今之醫(yī)者,凡遇一證,便若觀海望洋,茫無定見,則勢有不得不為雜亂,而用廣絡原野之術。張介賓【景岳全書傳忠錄論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醫(yī)。又曰:醫(yī)者,意也。以其傳授雖的,造旨雖深,臨機應變,如對敵之將,一操一舟之工,自非盡君子隨時反中之妙,寧無愧與醫(yī)乎?朱震亨【局方發(fā)揮】
61、醫(yī)書不熟則醫(yī)理不明,醫(yī)理不明則醫(yī)識不一精一,醫(yī)識不一精一則臨證游一移。趙雄駒【傷寒論旁訓序】
6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過,亦不能全信。須對癥細參,斟酌盡善。吳瑭【醫(yī)醫(yī)病書】
63、一事長于己者,不遠千里,伏膺取決。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64、良醫(yī)則貴察聲色,神工則深究萌芽。孫思邈【千金翼方序】
65、人知君相不易為,不知醫(yī)士不易為。蓋君相之生殺人也,其道顯而共聞;醫(yī)士之生殺人也,其道微而難辨。李中梓【診家正眼尤序】
66、學到知羞,方知藝不一精一。張景岳【類經論治類四失】
67、醫(yī)本期于濟世,能治則治之,不必存貪得之心。近率以醫(yī)為行業(yè),謂求富者莫如醫(yī)之一途。于是朋一黨一角立,趨利若騖。入主出奴,各成門戶。趙學敏【串雅內編】
68、后生志學者少,但知一愛一富,不知一愛一學,臨事之日,方知學為可貴,自恨孤陋寡聞。孫思邈【千金翼方萬病】
編輯推薦
數學名人名言
1、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氣的數學家永遠成不了一個完全的數學家。--維爾斯特拉斯
2、純數學這門科學再其現代發(fā)展階段,可以說是人類精神之最具獨創(chuàng)性的創(chuàng)造。-----懷德海13、可以數是屬統(tǒng)治著整個量的世界,而算數的四則運算則可以看作是數學家的全部裝備。麥克斯韋14、數論是人類知識最古老的一個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與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連的。史密斯
3、宇宙的偉大建筑是現在開始以純數學家的面目出現了。京斯
4、給我五個系數,我講畫出一頭大象;給我六個系數,大象將會搖動尾巴。A?L?柯西
5、純數學是魔術家真正的魔杖。諾瓦列斯
6、整數的簡單構成,若干世紀以來一直是使數學獲得新生的源泉。G?D?伯克霍夫
7、數學不可比擬的永久性和萬能性及他對時間和文化背景的獨立行是其本質的直接后果。A?埃博
8、我們能夠期待,隨著教育與娛樂的發(fā)展,將有更多的人欣賞音樂與繪畫。但是,能夠真正欣賞數學的人數是很少的。貝爾斯
9、觀察可能導致發(fā)現,觀察將揭示某種規(guī)則、模式或定律。波利亞
10、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
11、數學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動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發(fā)揮。----德摩
12、非數學歸納法在數學的研究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舒爾
13、觀察只獲得試驗性質的梗概、猜想,而不是證明。波利亞
14、多數的數學創(chuàng)造是直覺的結果,對事實多少有點兒直接的知覺或快速的理解,而與任何冗長的或形式的推理過程無關。盧卡斯
15、數統(tǒng)治著宇宙。---------------------------------------畢達哥拉斯
16、數學,科學的女皇;數論,數學的女皇。-------------C?F?高斯
17、上帝創(chuàng)造了整數,所有其余的數都是人造的。-----L?克隆內克
18、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希爾伯特(Hilbert)
19、數學是無窮的科學。--赫爾曼外爾
20、問題是數學的心臟。--p、R、Halmos
21、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fā)展的終止或衰亡。--Hilbert
22、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高斯
23、哲學家也要學數學,因為他必須跳出浩如煙海的萬變現象而抓住真正的實質。??又因為這是使靈魂過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徑。---柏拉圖
24、高斯(數學王子)說:數學是科學之王
25、華羅庚說: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
26、納皮爾說:我總是盡我的精力和才能來擺脫那種繁重而單調的計算
27、開普勒說:以我一生最好的時光追尋那個目標??書已經寫成了?,F代人讀或后代讀都無關緊要,也許要等一百年才有一個讀者
28、拿破侖說: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fā)展,才能展現它國立的強大。數學的發(fā)展和至善和國家繁榮昌盛密切相關
29、笛卡兒說:數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識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順序和度量的科學均和數學有關。
30、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哲學家)說: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數學
31、克萊因(美國數學家)說: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32、伽利略說:給我空間、時間、及對數,我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宇宙自然界的書是用數學的語言寫成的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哈爾莫斯說:數學的創(chuàng)作絕不是單靠推論可以得到的,首先通常是一些模糊的猜測,揣摩著可能的推廣,接著下了不十分有把握的結論。然后整理想法,直到看出事實的端倪,往往還要費好大的勁兒,才能將一切付諸邏輯式的證明。這過程并不是一蹴可幾的,要經過許多失敗、挫折,一再地猜測、揣摹,在試探中白花掉幾個月的時間是常有的。
33、拉普拉斯說:在數學中,我們發(fā)現真理的主要工具是歸納和模擬
34、維特根斯坦說:數學是各式各樣的證明技巧
科學名人名言
科學名人名言
1、革命烈士吉鴻昌的父親曾教導他說:作官即不許發(fā)財。吉鴻昌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他還向瓷廠訂做了幾百個飯碗,將這句話刻印在碗上,發(fā)給全體士兵。
2、一個社會,只有當他把真理公之于眾時,才會強而有力。左拉
3、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著的最偉大的書里面的,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伽利略
4、一妓一女和科學家是最好的兩個職業(yè)?;艚?br>
5、科學、科學知識總是假設的:它是猜想的知識??茖W的方法是批評的方法:尋求和消滅錯誤并服務于真理的方法??柌ㄆ諣?br>
6、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jié)都發(fā)射火星。雨果
7、科學是人類積累的知識的巨大寶庫??唆斊账箍▼I
8、真理才是生命之光,斗爭才是和平之母郭小川
9、前進是生活的法則,不然人就不能稱作為人。勃郎寧
10、科學規(guī)律的本身是客觀真理,是不會陳舊的。人們運用這些規(guī)律的方式和作出的相應設計方案,卻是日新月異的。王竹溪
11、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今天,已是綜合的、大規(guī)模的、集體的事業(yè)。王方定
12、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法朗士
13、科學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標說來不外是這樣:把新的發(fā)現和新的力量惠贈給人類生活。培根
14、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恩格斯
15、進行科學研究時,我一向比較重視對最終結果的預測。盧嘉錫
16、科學知識的積累是科學發(fā)展的必要前提,至于最后由誰來總其大成,也許帶有偶然的、幸運的彩。談家楨
17、座右銘,是古時訓誡文字的一種,多放在桌子上的右邊,天天都可以看到,借以鞭策自己?,F代有不少名人喜歡自撰座右銘,借以鼓勵自己。
18、在科學著作中,你最好讀最新的書,在文學著作中,你最好讀最老的書。古典文學作品永遠不會衰老。布爾韋爾利頓
19、我們需要真理,僅僅需要真理。千萬不可設法逢迎朋友,遷就師長,不得罪任何人。縱然在這條路上,你可能找到寧靜平安,但是絕不會得到任何根本的好處。奧勃魯切夫
20、科學書籍讓人免于愚昧,而文藝作品則使人擺脫粗鄙;對真正的教育和對人們的幸福來說,二者同樣的有益和必要。車爾尼雪夫斯基
21、進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種需要。斯賓塞
22、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一性一格。培根
23、科學的惟一目的是減輕人類生存的苦難,科學家應為大多數人著想。伽利略
24、科學的偉大進步,來源于嶄新與大膽的想像力。杜威
25、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竺可楨的座右銘是:不媚俗,不媚外,不媚權貴。這顯示出一個科學家的高貴品質。
26、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磥泶竽戇€是必要的,當然大膽要建筑在扎實工作基礎上。趙金科
27、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茖W是奧妙無窮的。馬克思
28、科學需要一個人的全部生命。朱冼
29、科學本身就有詩意。斯賓塞
30、詩人、作家喬羽的座右銘是:不為時尚所惑,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浮名所累。這個三不主義,做起來不容易啊。
31、對科學家來說,不可逾越的原則是為人類文明而工作。李約瑟
32、科學一精一神在于尋求事實,尋求真理。胡適
33、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從事科學研究,來貢獻給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國和人民。巴甫洛夫
34、道德應當成為科學的指路明燈。布夫勒
35、所有的科學都是錯誤先真理而生,錯誤在先比錯誤在后好。沃爾波斯
36、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37、科學上的許多重大突破,都是從一點點細微的成績積累起來的。
38、科學是使人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布魯諾
39、任何人都承認實驗是科學之母,這是確定不移的真理,誰也不會否認。米丘林
40、著名畫家關山月的座右銘是:著筆不宜一味熟,稱心還常三分生。他還將這兩句話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41、智慧不屬于惡毒的心靈,沒有良心的科學只是靈魂的毀滅。拉伯雷
42、科學是使人一精一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布魯諾
43、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駱玉笙的座右銘是:自得其樂,善于娛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
44、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李政道
45、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并且他是一個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話故事一般。居里夫人
46、書本要服從科學,而不是相反。培根
47、德行啊!你是純樸的靈魂的崇高科學。盧梭
48、如果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的幫助,先天的才能是無力的。直觀能解決很多事,但不是一切。天才和科學結合后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斯賓塞
49、德行使心靈明晰,使人不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學的真理。羅吉爾培根
50、學者章乃器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寫了兩句話作為座右銘,貼于墻上:實踐檢查真理,時間解決問題。這是實話實說,后來他得到了平反。
51、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一性一格。
52、科學給人以確實一性一,也給人以力量。只依靠實踐而不依靠科學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與羅盤一樣。丹皮爾
53、科學發(fā)展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發(fā)展的終點是宗教。楊振寧
54、科學研究是探索未知,科研人員既要有嚴肅、嚴密和嚴格的學風,又要有敢想、敢干和敢闖的一精一神。二者不可缺一。朱兆良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醫(yī)學名人名言》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正能量名人名言短句 專題。
回春妙手 回春之術 枯骨生肉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仁心仁術 手到病除 死骨更肉 庸醫(yī)殺 著手春 華佗在世 在世華佗 懸絲切脈
"大醫(yī)精誠"
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著有《醫(yī)精誠》,說:“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醫(yī)?!?/p>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來贊譽醫(yī)術高超、醫(yī)德高尚的醫(yī)生。
相傳三國時,名醫(yī)董奉隱居廬山。他為人看病從不收診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種植杏樹。幾年以后,被治愈者無數,而杏樹也有了十余萬株,蔚然成林。每當熟的時候,董奉貼出告,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得用稻谷來換杏。然后董奉又將收到的稻谷,悉數用于救窮苦百姓。鄉(xiāng)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y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撫幅掛在他家門口。從這以后,"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
“懸壺濟世”
《后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酒肉,恭恭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后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僅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y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后來,民間的中為了紀念這個奇式的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yī)的志。今,然中醫(yī)大夫“懸壺”已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
人回春手----醫(yī)傳蓋世功
丹心妙手??到?---奇藥銀針除病魔
辛勞采得山中藥----克奮醫(yī)活世上人
誰曰華佗無再世----我云鵲重生
有緣善寫紅十字----立德常學白求恩
銀針憑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藥----煉成九轉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時春
欲向市中求妙藥----須知海內有奇方
無影快刀除隱患----有方奇術解沉疴
神自有能醫(yī)手----東亞何曾病夫
熱情迎來蹣跚友----高興送歸健步人
要么醫(yī)說的名言:
白求恩:醫(yī)坐在家里人來叩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今后的戰(zhàn)斗口號是,前線去,傷員那里去,哪里有傷員,我們就到哪里!
土里沒有種子,長不出小米來,身體里沒有血,生就會發(fā)危險,員身體里失去了大量的血,只有給他們,才能他們醫(yī)好,從個健康人的身上,取 — 點兒血,對于身體并沒有妨礙,因為他能很快給自己補上,如果我們用自己的血活一個戰(zhàn)士,打死十個敵人。
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什么三萬以外,地球的那一邊我這的人要幫助你們,你們和我都是國際主義者,沒有任何種,膚、語言、家的界限把我們
長思貪欲之害,常戒非分想。
行醫(yī)一時,鞠躬一生;不求聞達,但求利人。
習啟迪心智,學習凈化,
學習陶冶情操,學習升華境界。
良醫(yī)有兩種:
一種是自己能夠把病人好;
一種是知道自己治不好,
而把病推薦給其他醫(yī)生。
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過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
——唐·孫思邈 《千金要方》
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獙O思邈
學醫(yī)當學眼光,眼光到處,自有的對之方,此有說不盡之,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鈍靈?!?曹仁伯《琉球百問》
立志德 求真精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
醫(y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始能由博而約。(清 趙晴初《存存齋話序》)
良醫(yī)處世,不矜名,不計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闡發(fā)蘊奧,聿著方書,此其立言也。 ——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華序》
夫醫(yī)學之要,莫于明理,其次則在辯證,其次則在用藥。理不明,證于何辨?證不辨,藥于何?(清 *** 洛《本草從新原序》)
“蓋醫(yī)之為道,以續(xù)斯人之命,而與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p>
——元·王好古《此事難知·序》
醫(yī)乃仁術,無德不立。
大醫(yī)有魂,生生不息。
——06年感動中國人物華益慰教授的評價詞。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醫(yī),是有醫(yī)不若無醫(yī)也。學醫(yī)不精,不若不醫(yī)也。(清 吳《溫病條辨 自序》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fort always。
這是鐫刻在撒拉克湖畔(Saranac Lake)的E.L.Trudeau醫(yī)師的銘言。
人的本是病人的醫(yī)生,而醫(yī)生是幫助本能的。(古希臘·希波克拉底)
保持健康,這是對自己的義務,甚至也是對社會的義——(美)富蘭克林
精神暢快,心氣平和。飲食有節(jié),暖心。起居以,勞逸均。——梅蘭芳
陽光、空氣、水和運動——生命和康的源泉
對人類而言,黃金不是最重要的財富,惟其營養(yǎng)與健康才是一切的切。——霍布金斯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_·芬奇
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獤|漢·張仲景
選擇醫(yī)學可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娔仙?/p>
夫醫(y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明理達,不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緯x】楊泉《物理》
“考驗我們醫(yī)務人員的時候到了,越是難的時候,我們越應該站出來,保護人們的健康,救治患者,是我們神圣的職責?!?/p>
——鐘南山院士在抗擊“非典”時所言
我愿在判斷力所及的范,盡我的能力,遵守為病人謀利益的道德原,并拒絕一切墮落及害人的行為。為病家謀幸福是唯一之目的。
——波克拉底
病人也是醫(yī)生的老師,們沒有理不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為一醫(yī)生,應時刻為病人著想,要有為學獻身的精神。——法祖
真誠答疑,希望
2 、夫醫(yī)藥為用,性命所系。(晉 王和《脈經序》)
3 、夫藥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晉 王和《脈經序》)
4 、要在臨病之時,存神內想,息氣內觀,心不妄視,著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斷死決生,千無一誤。( 華佗《中藏經聲色形證決死法》)
5 、后生志學者少,愛富,不知愛學,臨事之日,方知學為可貴,自恨孤陋寡聞。(唐 孫思邈《千金翼方萬病》)
6 、以志學之歲,馳百金而詢經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藥餌。(唐 孫思邈《金翼方序》)
7 、知針知藥,固是良醫(yī)。(唐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針灸孔穴主對》)
8 、人命至,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唐 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9 、痛夭枉之厄,惜墜學之愚。乃博采群經。(唐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
10 、良醫(yī)則貴察聲色,神工則深究萌芽。(唐 孫思邈《千金翼方 序》)
11 、醫(yī)者,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yī)。( 孫思邈《金翼方 針灸上》)
12 、醫(yī)以濟世,術貴乎精。(清 吳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13 、醫(yī)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認證。(清 溫載之《溫氏醫(yī)案咳嗽》)
14 、學醫(yī)總須多讀書,多看各家書籍,自然腹中淵博,胸準繩。(清張畹香《張畹香醫(yī)案卷上》)
15 、醫(y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識不精。臨證游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清 吳謙等《醫(yī)宗金鑒凡例》)
16 、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yī);臨證而不書,亦不可以為醫(yī)。(清陸九芝《世補齋醫(y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17 、學問無竅,讀書可量也。(清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卷眩暈》)
18 、夫學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則在辯證,其次則在用藥。理不明,證何辨?證不辨,藥于何用?(清 *** 洛《本草從新原序》)
19 、夫醫(y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明 趙宜真《秘傳外科方總論》)
20 、良醫(yī)醫(y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ㄇ?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21 、夫以利濟存心,則其學業(yè)能日造乎高明;若僅為衣食計,其知識自必終囿于庸俗。(清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華序》)
22 、蓋醫(yī)者人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可令愚之人為之也。(清 徐靈胎《醫(yī)貫砭卷上傷寒論》)
23 、學醫(yī)業(yè)者,心要明天地陰陽五行之理,始曉天時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 吳謙等《醫(yī)宗金鑒運氣要訣》)
24 、嘗思用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將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敵;善用藥者亦必深知藥性之能力,后能用之以病。(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25 、欲救人學醫(y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yī)則不可。(清 徐廷祚《醫(yī)粹精言卷一胞以為懷》)
26 、人必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庶可以為醫(yī)矣。(清 王秉衡《重慶堂隨筆卷論治案》)
27 、蓋醫(yī)學通乎性命,知醫(yī)則知立命。(清 趙學敏《串雅內編論》)
28 、知淺而不知其深,猶未知也。知其偏不知其全,猶未知也。(清 程國彭《學心悟》)
29 、醫(y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始能由博而約。( 趙晴初《存存齋醫(yī)話稿序》)
30 、術日以精,懷以虛;名日高,行日以謹。(清 吳尚先《理渝駢文》)
31 、一人生死,關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清 尚先《理渝駢文續(xù)增略言》)
32 、醫(yī)之臨病,勝于臨敵。(清 懷遠《醫(yī)徹卷四醫(yī)箴療醫(yī)》)
33 、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可不慎歟?。ㄇ?劉昌祁《白喉治要言白喉癥最忌服藥》)
33 、古人以神圣工巧言醫(yī)。又曰:醫(yī)者,意也。以其傳授雖的,造旨雖深,臨機應變,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自非盡子隨時反中之妙,寧無愧與醫(yī)乎?( 朱震亨《局方發(fā)揮》)
34 、醫(yī)雖小道,而性命攸關,敢不知慎!(明 張介賓《景岳全書卷之三傳中錄京師水火說》)
35 、醫(yī)者仁術,圣人以之贊造化之不及,所貴者,危救困,起死回生耳。(明 聶尚恒《幼心法卷一》)
36 、生民辜,不死于病而死于醫(yī),是有醫(yī)不若無醫(yī)也。學醫(yī)不精,不不學醫(yī)。(清 瑭《溫病條辨 自序》
37 、醫(yī)書不熟則醫(yī)不明,醫(yī)理不明則醫(yī)識不,醫(yī)識不精則臨證移。(清 趙駒《傷寒論旁訓·序》)
38 、疾有誤而得冷,證有是非而實非。差之毫厘,損其壽命。(南齊 褚澄《褚氏遺書》)
39 、醫(y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yī)方最廣,廣則不不小心。(清 梁拓軒《癘科全書自序》)
40 、古方不可不,不可信之太過,亦不能全信。須對癥細參,斟酌盡善。(清 吳瑭《醫(yī)書》)
41 、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yī);醫(y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清 陳士鐸《洞天奧旨卷十六勸醫(yī)則》)
42 、大約心細則眼明,而理名則心細,多讀書辨證理明識廣。(清 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一》)
43 、夫醫(yī)者,非仁愛士,可托也;非聰理達,可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晉 楊泉《物理論》)
44 、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yī)。(清 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
45 、一事長于己者,不遠千里,伏膺取決。(唐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序》)
46 、病不可察隱情,藥不可徒拘成法。(明 倪士奇《兩都醫(yī)案北案》)
47 、醫(y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zhàn)。(明 倪士奇《兩都醫(yī)案北案》)
48 、名相治國,名醫(yī)活人,人貴于人有耳。(郭靄春《中國分省醫(yī)籍考 山東省 第六類 方論 外科雜集》)
49 、看方猶看律,意在精詳;用藥如用兵,機毋輕發(fā)。(金 李東垣《珍珠補遺藥性賦 .. 卷三》)
50 、學者非讀萬卷書,未可輕言醫(yī)。(清 魏荔彤《金匱要略論本義 卷五》)
51 、自古無不效之方,而世醫(yī)不識病。(明 孫一奎《赤水玄珠 序》)
52 、醫(yī)病非難,難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誤人匪淺。(明 王肯堂《肯堂醫(yī)論 卷中 雜記》)
53 、今之醫(yī)者,凡遇一證,便若觀海望洋,茫無定,則勢有不得不為雜亂,而用廣絡原野之術。(明 張介賓《岳全書 傳忠錄 論治篇》)
54 、人知君相不易為,不知醫(yī)士不易為。蓋君相之生殺人也,其道而共聞;醫(yī)士之生殺人,其道微而難辨。( 李中梓《診家正眼 序》)
55 、凡讀古人書,應胸有識見,引伸觸類,融會貫通,當悟乎書之外,勿泥乎之中,方為善讀書人。(清 顧儀卿《醫(yī)中一得》)
56 、學到知羞,方知藝不精。(明 張景岳《類經 論治類 失》)
57 、病無常形,醫(yī)無常方,無常品。順逆進退,存乎其時;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明 李中梓《醫(yī)宗必 用藥須知內經之方法論》)
58 、世無治之疾,有善治之醫(y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人。(南齊 褚澄《褚氏遺書》)
59 、乃知學不博而欲為醫(yī)難矣。(金 從正《儒門事親 卷二 攻里發(fā)表寒熱殊涂箋》)
60 、醫(y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 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醫(yī)部全錄》)
61 、醫(yī)本于濟世,能治則治之,不必存貪得之心。近率以醫(yī)為行業(yè),謂求富者莫如醫(yī)一途。于朋黨角立,趨利若騖。入主出奴,各成門戶。(清 趙學敏《串雅內》)
62 、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失。(清 沈龍《食物本草會纂 機賦》)
63 、夫醫(yī)誠難知,之不精,則罪更甚于不知。(清 吳其?!吨?/p>
標簽:作文經典 上一篇:說好的王是什么意思 男的鴨王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有關于屈的詩句 關于屈的成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48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脈經:從橫逆順伏匿脈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