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夏枯草
2023-07-17 03:09:08
指導(dǎo)意見:
那孩子這種情況下就是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dǎo)致的,首先你給孩子添加輔食一定要由少到多,不要給孩子暴飲暴食,要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可以給孩子吃點小兒健脾化積口服液調(diào)理一下體力。
最新回答共有4條回答
-
匿名用戶
回復(fù)
-
太原`趙**
回復(fù)兒童脾胃虛弱吃什么藥?
是藥三分毒,萬不得已才吃藥,試試按摩呢,還有飲食調(diào)理。
1、捏脊。
捏脊療法通常用于小兒,但對成年人一樣有效,適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脹、胃痛、腹瀉、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堅持1周即可見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同時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膚,沿脊柱自下而上,雙手交替向前捻動。
每捏三下將皮膚提一下,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膚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適當(dāng),不可擰轉(zhuǎn);且要直線前進,不可歪斜。
2、揉臍。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揉動,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dǎo)滯,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cè),上下來回擦動,發(fā)熱為止。胃脹、腹痛的病人可選用,每日2~5次。肚臍兩側(cè)旁開2寸為天樞穴,這個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積食、嘔吐、腹瀉、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diào)中理氣、導(dǎo)滯通絡(luò),適用于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兒童由于消化器官發(fā)育還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不充足,消化酶的活性欠佳,消化功能較弱,稍有不當(dāng),容易造成小兒脾胃虛弱。治療小兒脾胃虛弱的常用中成藥有以下幾種:
1、醒脾養(yǎng)兒顆粒:用于脾氣虛所致的兒童厭食、腹瀉便溏、煩躁盜汗,遺尿夜啼。
2、芪斛楂顆粒:用于改善小兒脾胃氣虛、脾失健運癥引起的厭食、偏食、汗多、大便不調(diào)、易感冒等癥。
3、小兒麥棗片:常用于脾胃虛弱,食積不化,食欲不振。
4、小兒康顆粒:常用于食滯蟲病、煩躁不安、精神疲倦、脘腹脹滿、面色萎黃等癥。
建議:應(yīng)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合理選用藥物,尤其是小嬰兒。服藥期間禁食生冷、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
平淡之
回復(fù)1 飲食調(diào)理
脾胃虛弱的孩子,在飲食上應(yīng)特別注意:要養(yǎng)成吃熱飲的習(xí)慣,少吃油膩生冷之品,不宜多吃酸味食物,不要濫用一些清熱瀉火類藥物,如板藍根沖劑、清熱瀉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傷胃;不過食零食等。家長可以帶孩子到中醫(yī)院開一些補脾養(yǎng)胃的中成藥。
多吃: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物,如紅棗、山藥、薏米、扁豆、芡實、蓮子肉、葡萄干、胡蘿卜、馬鈴薯、南瓜等。
忌食:性質(zhì)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等。
2 捏脊調(diào)理捏脊是物理療法,沒有副作用,可以有效的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fù),令身體的經(jīng)絡(luò)和血氣運行恢復(fù)正常。捏脊不僅能夠調(diào)理脾胃虛弱,還能強身健體、增強體質(zhì)。
具體做法:家長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長,然后捏起兒童背部皮膚約0.5~1厘米,從下往上推進。如此反復(fù),每天1~2次。
3 注意保暖中醫(yī)認為,太涼的事物入胃后容易損傷陽氣;而脾胃虛弱的孩子,容易外感,這種情況下如果一著涼,也很容易感冒;所以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時可在腹部戴一塊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貪涼露宿。平時,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有助于脾胃恢復(fù)正常運轉(zhuǎn)。
4 食療補養(yǎng)紅棗小米粥
材料:紅棗5-6枚,小米50克。
做法:小米清洗后,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后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胃,補虛損,益腎氣;防治消化不良。適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小兒。
蓮子山藥粥材料:蓮子30克,山藥30克,粳米50克,紅棗3-5枚。
做法:將蓮子去皮及心,加山藥、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助消化。適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虛弱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