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qū))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后經(jīng)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于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采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guān)中。在楚漢戰(zhàn)爭中,韓信發(fā)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zhàn)擊敗代、趙。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并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lǐng)援齊的二十萬楚軍。于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后解除兵權(quán),徙為楚王。被人告發(fā)謀反貶為淮陰侯,后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借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zhàn)"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zhàn)"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zhàn)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tǒng)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并著有兵法三篇 。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jié)。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jīng)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陳勝、吳廣起義后,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
漢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山東大部)田榮之機,決計出南鄭(漢都,今陜西漢中市東)襲占關(guān)中(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zhàn)爭爆發(fā)。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名“閣道”、“復道”、“棧閣”)。漢二年(前205年),劉邦率漢軍出關(guān),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降漢。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tǒng)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碑敃r,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nèi)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fā)生變亂。于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征調(diào)他的部隊攻打楚軍。韓信到楚國后,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
漢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后,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于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并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表n信出門后,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領(lǐng)兵馬前往,韓信托病沒有隨從。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于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聲明:文章來源網(wǎng)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刪除,謝謝。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后點“在看”,以示鼓勵,謝謝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89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國人物賞析之龐統(tǒng)
下一篇: 文學歷史人物傳—李斯